跳到主要內容

《電影靈魂深度的溝通者:廖慶松》



作者:張靚蓓
出版:典藏藝術家庭,2009




















  • 廖慶松的剪接理念
      對我來說,剪接也是深度溝通,深到你連靈魂都得交付;我要與影片溝通,與導演溝通,與人員溝通...;溝通的基礎是感性,每個鏡頭導演在講什麼,你要能夠感同身受,只看到卻沒感覺,還是沒用。溝通之外,還得夠理性,你要去解析它,看到所有的優缺點;剪接或改動人家的電影時,若感性不夠,就是亂剪,那是用你的感性,很主觀的去剪他人的電影。如此一來,就會錯失原貌。

也許導演就是容器,我就像水,我要去適應他們給我的形式、給我的材料,某種程度我要去抓出外在的形式與內容精神,然後將之連結起來,讓外在、內在合而為一所以我剪片子沒有我的標記,你看不到我,你看到的是導演,我認為有我的標記是我的失職。

我體悟到,剪接,其實是一種態度,歸結到最後,你要尊敬你所面對的客體,你要去傾聽,聽出它內在要說什麼,然後把它說出來。片子是這樣,就讓它這樣,不要用個人的意志去改變它

我很難相信,無法面對生活的人卻說你喜歡電影。生活比電影大,生活絕對是對電影創作的最大來源。

我覺得一個導演最可貴的能力,就是他對事情的胸懷,我覺得電影需要一種很深度溝通的能力...對我來講,不同的題材、形式,最後的境界就是人生觀,我覺得那才是導演最重要的...我看藝術大師的電影,動人處不在事件、觀點,而是胸懷,那種對人物的關照。

除了感性覺知、理性判斷外,剪接時,還要有經驗、技術去執行並改善很多事情。有感覺,給意見,但東西還是弄不出來,就在於你是從自己的角度來看片子,而不是站在影片的角度來看

還是要影片先引起人家的注意,注意到你的能力,你才能起得來。要讓人家注意到,不是因為商業,反而是因為影像的魅力。

一切順勢而為,不必強求,影展是可遇不可求的,但它不失為一種影片出場的地方。

照片來源:https://nspp.mofa.gov.tw/nspp/news.php?post=115021&unit=411  莊坤儒 攝影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藏在水鄉裡的中式庭園:小蓮莊

晚清首富劉鏞的私家花園

從《包青天》看台灣電視劇的演變

找到一篇多年前收集到的文章,為電視劇《包青天》之鍘美案編劇蔡文傑所寫,題目是“從《包青天》看台灣電視劇的演變”。這篇文章收錄在2005年10月10-12日在韓國舉辦的TV Drama Writers Conference of East Asia, 2nd Global Culture Industry Form里,活動邀請亞洲頂級編劇分享心得。 我在其中讀到兩點很有意義作分享。 蔡先生總結過往電視劇在中國社會的功能角色是“寓教於樂”。意思是將教育功能放在戲劇里面,戲好不好看無所謂,但教育功能不能沒有,歌功頌德不能沒有,而且必須謹守報喜不報憂的原則。而這對電視劇的功能定位卻傷害華文電視劇的娛樂性,雖然這是作者對當時台灣電視環境的感悟,但放在當前的中國大陸何嘗不是呢?另外,台灣創作者雖然不需要再面對官方的審查制度,但整體產業環境的蕭條與人才的流失,同樣對影視行業造成傷害。作為華語影視工作者的一員,我們也只能積極面對這些環境的挑戰,努力做出優秀的作品。 其次作者提出《包青天》成功的原因:給予編劇更多的創作自主權。他表示自己在《包青天》里爭取到相當的授權。“製作單位允許我在這部連續劇中可以自由發揮我的創作理念。這一個突破,這使得後來參與這部戲的編劇們在他們的創作領域中都能夠獲得相當的空間,得以自由的揮灑他們的編劇理念。”這也是我過去在從事製片人工作時會面對的問題,到底製片方、投資方對與劇本有多大的介入程度,這中間的平衡要如何拿捏?這可能要包含編劇對劇本的方向與創作信心是否足夠有關。總之製片人與編劇、導演的合作關係,永遠是一門藝術。

遙想"那些年"

剛看完今2011年台灣影壇的黑馬《那些年,我們一起追女孩》,重新喚起青春的熱情。雖然在編導與製作上有一些小瑕疵,仍然不能掩蓋這部真摯的作品。影片內的故事與對白,某些層面幾乎是自己高中生活的翻版,使我產生很大的共鳴。這也是電影敘事最有魔力的地方,它讓觀眾對角色產生認同,因此也能貼近角色的喜怒哀樂。 我覺得影片最不同之處在於,導演/編劇九把刀對於故事的執著。他不把原著賣給其他的人,而是自己親手操刀,他所投入的精力是別人難以超越的,因為這是他的故事、他的青春。這樣的精神在商業化的電影圈是難能可貴的。對於故事的執著不代表創作者因該抗拒任何外部的意見與修改,因為九把刀是在暢銷小說的基礎下進行改編,他已能抓到觀眾要的是甚麼。 在九把刀的故事裡,對於長在台灣的孩子而言引發很大的共鳴。聯考壓力、友誼、兩性、甚至AV文化都讓我們心有戚戚焉。雖然有些橋段很戲劇化,但某種程度卻很寫實,例如對於未來的徬徨、兩性間的曖昧、成長的歷程。對我自己而言,從以前被人說過於幼稚到現在被人說太成熟,成熟到連朋友都向我抱怨,讓我去重新思考一些生命的議題。我必須要說,要像主角柯騰一樣保持"幼稚"在這個變形的社會下,已經非常的困難。但我相信這些赤子之心仍然保持在每個人心中,只是它要在特定的時空下才會顯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