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13的文章

莊澄:光影道

《光影道》   莊澄,中華書局 (香港),2013。         電影製片人為何那麼重要?製片人的角色是結合商業與藝術,平衡導演與編劇對市場掌握度的不足,他要讓電影盡可能達到雅俗共賞,叫好又叫座,這是製片艱難的任務。相較於美國,亞洲在這方面比較弱。過去在香港與台灣,製片人的角色多由片廠老闆或導演擔任,例如邵逸夫、徐克;製片淪為打雜、製作助理級別。隨著產業的提昇,製片規模的擴大,業務日漸複雜,對製片專業度的要求也提高。近幾年華語影壇,專業的製片人才輩出,例如《翻滾吧!阿信》的李烈、《臥虎藏龍》江志強、《無間道》施南生、以及《頭文字 D 》、《志明與春嬌》的莊澄。       《光影道》即是曾在寰亞綜藝集團任職的莊澄所寫的,他以筆名田力在報紙上發表電影經營的專欄,內容十分多元豐富。像這類由資深媒體人才所寫,結合實務與管理的書籍,一直是坊間難尋的。另外本書讓我很期待的是,想要了解專業製片人的工作內容,而莊澄的作品剛好提供了一個窗口。他的工作就是我的理想。不過他也不是直接就坐到寰亞行政總裁的位置,他一路從電視台的資料蒐集員、廣告文案、電影編劇與宣傳做起,累積許多實務經驗。因此也讓這本電影筆記多了深度。         本書的內容由一篇篇短文組成,根據主題可分成港片的際遇、中港合拍的問題、電影編劇議題、新科技的衝擊、以及電影與他的人生情感等等,頗有價值的是最後一篇〈莊澄光影人生問答〉以 Q&A 的方式探討他的電影職涯,以及創意管理的經營概念。這本書是推薦給喜歡電影,把電影當成職志的人。其中一篇〈影圈發圍還看耐力〉談到電影人陳慶嘉、陳嘉上、林超賢的故事,寫到「 … 這個行業需要堅持鬥志,要是輕言放棄的話,就不能東山再起」。這與我的美國教授提出的觀念相互應,要在娛樂界成功,就必須要 Persistence (堅持不懈)。

梧桐樹後的老房子

上海 新華路   還沒來到上海之前聽說它是「東方巴黎」,卻對這個雅稱沒有概念,自己沒去過巴黎無從比較。在上海生活一年多,在這個城市巷弄內漫步,別有一番風情,路旁的梧桐樹、老洋房處處顯出上海的特色。不同於臺北,上海十分國際化,這乃是因為它曾是一個港口,過去又是西方列強的租界。上海的歷史感十分強烈,它與中國近代歷史息息相關,許多名人如蔣介石、毛澤東、鄧小平等、政治文化名人都聚集在上海灘,他們在上海改變中國的歷史。  上海 湖南路       我喜歡走在租界區的街道上,路旁的樹蔭透露出陽光,讓人很舒服,藏在圍牆內的老洋房很別緻,有時在開放的空間還可以走進去好好觀賞。門的造型、窗戶的裝飾、整體建築設計與人的生活結合的巧思,每每讓人驚艷。   我特別喜歡房子,可能是因為家裡作傢俱,從小又喜歡玩樂高積木,以及我喜歡擁有舒適的生活空間,因此對老洋房特別留意。隨著改革開放與上海的城市化,一些古老的建築也面臨拆除的面運,因此每當我看到眼前僅存的洋樓,都用欣賞古董的方式。    上海 武康路   我時常帶著相機,坐地鐵到上海大學圖書館站,從湖南路走到武康路、安福路一帶,一路上拍拍照,欣賞街景,走累了就到附近的咖啡店歇息,我很享受這種悠閒的漫步。每次經過歷史建築物時,我就會發揮「歷史學的想像」思考曾經發生在這裡的人和事,並用導演的手法把這些素材影像化,例如房子剛落成時是何等華麗、裡面住了誰、有多少愛恨情仇在這裡發生?當然我也希望作一些資料的蒐集與研究,做一次貼近史實的呈現,並能把這些故事留給後人,這是我的夢想。   上海 安福路     偶然間發現《梧桐樹後的老房子》(第二集),隨即愛不釋手,市面買不到,只好在舊書網站找,幸運的事買到一本未拆封的。這本書聚焦在徐匯區的「優良歷史建築」,包含私人洋房、公寓、政府機構。據說徐匯區是當時法租界最精華的地段,保護的也比較完整。本書是以個別建築物為單位,介紹它的建築風格、歷史、曾經的使用者、發生在裡面的趣聞等,搭配全景與特寫等照片。部分的建築物已經屬於私人使用,有些為公家單位,因此要一窺建築全貌,實屬不易,更顯得本書難能可貴。我想這是一本想要深度瞭解上海文化與建築美學不可或缺的小品。  

時間,愈用愈有價值

《時間,愈用愈有價值:以職場高效能打造平衡全人生》 Extreme Productivity: Boost Your Results, Redce Your Hours 作者: Robert C. Pozen 譯者:陳重亨 天下文化       當我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旁邊的人笑我,怎麼還在看這種書?他說這種書通常沒什麼用。我當然不會把這種書當做是什麼秘笈或寶典,但是看到作者的經歷,不得不佩服他的才能,進而想了解他的「一招半式」。作者擔任過哈佛商學院的講師,知名資產管理董事長、投資公司副董事長,同時家庭生活也很美滿(書上是這樣寫的)。追求個人、事業、家庭的完美運作是很難得,許多人事業成功,家庭卻破碎;有人家庭和樂但自己卻有志難伸。生活的一切都需要管理,都需要平衡,有時甚至要捨棄,甚至勇敢說不。  The picture is from Getty Images       我喜歡這本書,因為他討論的層面很廣,從個人的能力培養,在企業組織內對領導的「向上」以及對部屬的「向下」管理;家庭生活的經營;個人職涯的規劃都有著墨。每個部分雖然篇幅不多,但短短幾語卻語重心長,值得細細玩味。很像是一個長輩把自己的生人管理準則跟晚輩分享。我覺得這些小觀念是十分有價值的。       本書的第一部分,其實就是他做事情的中心思想,我覺得很值得學習。他的觀念就是從自己設定的最終結果與目標,來規劃自己執行的步驟。從最終的目標回頭檢視自己的執行步驟與計畫,需要多少時間與人力等等,如此才能在客觀的環境下執行方案,才是創造高效率的方式。目標可以細分成短期、中期、長期的目標,另外思考目標的角度,除了從個人之外,也要考量到組織與上司的目標。         書中提到了一個例子很像過去的自己。在做研究時花大量時間拼命的找尋資料,看完一大堆資料才慢慢擬大綱,提出問題與初步的結論。他認為正確的作法是蒐集一些初步的資料後,就開始把假設訂立好與研判初步的結論,如果發現初步的文獻分析與最終的結論不符,需要即刻調整自己的假設與結論。換句話說,從初步的文獻分析中,推估出大致的結論。定期審視自己的研究方向,如此才能避開研究的盲點,減少時間與資源的浪費,尤其後者是最寶貴的資源。我覺得他的觀點給我很大的啟

TED 演講:說故事比事實重要

         有人說在眾人面前演講比面對死亡可怕。有時一對一說話,就已經讓我感到很緊張了,不過工作中,我卻要說服客戶、長官、同事,這時溝通技巧就顯得很重要。這本《 TED Talk 十八分鐘的秘密 》就是一本教人如何說發表一段口若懸河,精采絕倫的演講。作者分析過去TED講者成功的演說內容,歸納出許多重點與技巧,讓我們可以運用在自己的報告中,有效地傳播自己價值與觀念。我個人認為善用小故事與停頓,這兩點很重要,這是我之前從未注意到的,我想要訓練好自己的演說口才,就從與朋友的閒聊中開始練習吧。    The King's Speach   How to deliver a TED talk TED Talk 十八分鐘的秘密 作者: Jeremey Donovan 譯者:鄭煥昇 演說內容 l    必以精采故事穿針引線 l    需時刻謹記:笑等於好 表達風格 l    必須在臺上流露出好奇心與熱情 l    不可妄自尊大,應以弱點示人   挑選主題 l    建立以觀眾為中心的論述內容,裡面包含著一層層的 故事 與 事實 。其中故事有比事實更重要。想要改變是出於感性的衝動,而不是理性的邏輯。 l    在構思演講內容的過程,你要不斷揣摩著聽者的質疑與心情,你要從聽者的角度不斷問自己:「所以呢?」、「你說的東西對我來說很重要嗎?」 l    故事能感動人,是因為分享個人的觀點,藉此我們溫習哪些議題為什麼重要,而我們又可以如何參與、付出。 l    許多題材都大同小異,重點是你個人的經驗與心路歷程,你怎麼跌倒,怎麼爬起來,怎麼達到目的地,這才是聽眾想聽的東西。 l    選題目最好的辦法是先挑出貫穿全場演講的訊息,再去搜索你的體驗庫,或用親身經驗提供演講中的感情深度。 l    聚焦在單一課題上,這樣才有標準去篩選內容,才有辦法去蕪存菁,從頭到尾不離題。 l    歸屬感、自身利益、自我實現、希望與夢想,從這四大人性需求出發以求取共鳴。   屬於你的「那句話」 l    頂尖企業與人物,會先與人分享「為什麼」,然後才說「如何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