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14的文章

陳可辛製造:商業電影的代名詞

在還沒拍出叫好又叫座得《中國合夥人》之前,陳可辛是什麼樣的一個導演? 作為一位華語電影的創作者,他走過哪些高峰與低谷? 作者全面疏理陳可辛的「跨界」經驗── 從香港、美國、亞洲、在到中國大陸, 對他的創作理念的影響。     此外也從一個電影工作者的角度去看香港與華語電影產業的發展 文本發表於臺灣《電影欣賞》季刊 2014 Spring   文章下載   http://motivemedia.weebly.com/publications.html

《小狗錢錢─破解成功與財富的密碼》

作者: Bodo Schafer 出版社:小狗電器公益印製             如果有一天,一隻會說話的狗教你理財會如何? 這本書就是這樣的故事。本書是我購買吸塵器時,附在產品盒子內的贈閱書。隨意翻著,越看越有意思,幾天就把它讀完。雖然它是寫給小朋友的理財書籍,不過我也學到一些新的觀念。我想透過可愛的狗兒傳達理財知識,避免一般書籍專業又說教的感覺。我愛錢,很坦然的承認,但是真的能好好管理錢的人卻是很少。這本書用簡單的故事,告訴我們成功與致富的原理,照著原理去做就會水到渠成,就像我們使用微波爐,知道如何啟動即可,不須要知道背後微波爐運作的原理。讓我們看一看作者的建議: 築夢踏實: 確立目標:在大量的選擇中,要學會聚焦與特定的目標。 如何去實現這些目標 / 夢想:首先將這些目標視覺化,也就是整理蒐集這些目標的照片,作成一本夢想相簿,並每天檢視這些照片、想像它成真,這會促使我們達到目標。另外為這些目標,設立專屬的儲蓄罐。 我們不能說「我會試試看」,嘗試純粹是一種藉口,不能給自己留好退路,我們不能試驗,只能做或者不做。 一個人之所以會成功,「自信程度」是最主要的關鍵。我們因該每天寫「成功日記」,也就是每天寫五項,自己的成果,不論大事或芝麻般的小事。 要改變自己的未來,每天不間斷地去做對你未來有意義重大的事。一天花個 10 分鐘,這 10 分鐘會讓一切變得不同。改變未來,首先要改變自己。每天應該在固定的時間裡,寫成功日記與做改變未來的事。 72 小時規定:當你決定做一件事的時候,必須要在 72 小時內完成它,否則可能永遠不會再做了。幸運只是充分準備加上努力工作的結果。  最好想清楚自己喜歡做什麼,然後再考慮怎麼用它來賺錢。一個人把精力集中在自己所能做的,知道的和擁有的東西上的那一天起,他的成功就已經拉開序幕。這也使一個人比其他人賺更多的錢。 情況順利時,人人能掙的到錢。只有在逆境中,一切才見分曉。 金錢運作規則: 我們的支出永遠是隨著我們的收入而增長的。 盡可能以最低的金額償還貸款。因為分期付款越高,每月剩下的生活費月少,因此又重新貸款購物。 欠債時遵守 50/50 原則:將生活支出外的 50% 費用儲蓄, 50% 用於還債。 分配自己的收入:把 50% 的收入儲蓄, 40% 用於

你工作快樂嗎?

書名:你工作快樂嗎?       The max strategy: How a businessman got stuck at an airport and learned to make his career take off 作者: Dale Dauten 譯者:朱孟勳 出版:如何出版社     這本書講述一場偶遇帶來的人生啟發。主人公因大雪被困在機場,因此碰到了改變他一生的心靈導師。智者告訴他:人生要成功,就必須不斷嘗試新的想法與機會。創新的想法要落實在生活,最簡單的方法就是: 明天做個和今天不一樣的人 。每一個人都會犯錯,但成功的人不但不怕犯錯,反而能從錯誤中學習。而且成功的機會,往往就藏在失敗的細節裡面,平庸的人往往視而不見。 人生並非由一件接著一件的倒楣事串成的,而是同一件倒楣事反覆不斷發生。 實驗絕對不會失敗 :嘗試新的東西,不論成功與失敗,都會帶給自己成長。最大的失敗是未從事實驗。 明天做個和今天不一樣的人 人生並非井然有序的,人生的啟示往往是偶爾拾得,雜亂無章的。 成功往往是無心插柳:玩一玩,看結果會如何。不斷試驗、不斷嘗試及不斷犯錯,從錯誤中吸取經驗,從毫無章法中學習新事物。 需要為發明之母,但巧合為發明之父。 若想成功,就得做個不因循的人。要先得到突破的機會,才能訴諸後續的策略。 我的目標與所有人的目標都有一個通病,那就是這世界不會一直維持現狀,等待我們去達成標。科技日新月異,競爭的形態也不斷在改變。專注在目標和模仿上會帶來失敗。 沒有所謂「適當的時機」或「完美的機會」,也就是要你當機立斷,即知即行。   顯而易見的點子大多數被用光了,不顯著的點子沒被採用過的也所剩無幾,結果是若不嘗試,便永遠無法得知能不能成功。 完美是成為衰頹的第一階段:當某件事是完美的,它就停頓在哪兒,等競爭者追趕上來。 成功的秘訣:比原先預期的還好,不只好,還出人意表,近乎神奇。 嘗試一切,因為你不知道好的概念會從何產生。 盡你所能去改變,改變到讓人注意到你的改變,引起別人的好奇心,建立起實驗者的名聲,大家就會把構想提供給你。

鄔達克:流離失所卻又永恆的一生

書名:《鄔達克》 作     者:(意) 彭切里尼 ,(匈) 切伊迪  著, 华霞虹 , 乔争月  译 出 版 社:同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10-1 上海灘有各式各樣的人,一位來自西伯利亞的戰俘,竟然在上海設計出許多美麗且風格多元的作品。在上海,他登上事業與名聲的顛峰,但最後也不得不黯然離開。他是一位渴望回家的異鄉人,卻始終無法圓夢。 《鄔達克》      在穿梭在上海法租界時,往往被一些古洋房所吸引,這些建築的外面都有一個「優良歷史建築」的石牌,上面常常提到一位建築師的名字:鄔達克。現在終於有機會多了解這位來自異鄉的建築師。鄔達克出生在已消失在地圖上的奧匈帝國,父親來自匈牙利,母親來自斯洛伐克,他的父親是一位建築師,而這個職業深深影響著他。     鄔達克是一位遊子,他的一生漂泊不定。他曾是位軍官也是一位戰俘,被關於西伯利亞,逃離至中國哈爾濱,最後輾轉落腳於上海。由於有建築相關學歷與工作經驗,他在上海的一家美商建築設計所找到工作。由於當時法租界正處於擴張階段,國內外政商名流的住宅需求強烈,再加上租界內只准許興建西式建築,因此幾年後,鄔達克就成立自己的建築事務所。他的建築以品質細膩與設計實用而聞名於上海灘。鄔達克在上海前後共約三十年,設計了大大小小包羅萬象的案子,其中有當時東亞最高建築物,國際飯店、大光明影院、諾曼第公寓、私人豪宅、啤酒場、教學樓、銀行等等。 上海大光明影院,於1933年由鄔達克重新設計改建     《鄔達克》這本著作,以他的一生為經,上海的城市歷史為緯,交織成一篇故事性濃厚的個人傳記。讀者不僅了解鄔達克的建築思維、人生各階段心境的轉變,還有上海的發展歷史。鄔達克在 1920-1940 年代達到個人事業的最高峰,踏入上海中外名流生活圈。鄔達克的生活外表光鮮亮麗,不過他始終保持自己的低調本色。即便是在風起雲湧的二戰期間,他被授予成為匈牙利駐上海的外交官,身為軸心國體系,他卻堅決抵制納粹打壓猶太人的政策。然而二戰的結束,並沒有因此帶給他好運,緊接著國共內戰,使他的事業面臨危機,最終還是離不開出逃的命運。     離開上海後,他短暫居住於瑞士,並在故鄉購買一塊地皮,不過當東歐納入蘇聯勢力範圍時,他選擇來到美國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