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改編之道:將事實與虛構故事改編成電影》


作者:Linda Seger
翻譯:葉婉智
出版:五南,2019

電影有很大一部分是改編自小說、書籍、新聞等各種來源,但如何要把這些素材,改成電影的語言是一大學問。這是一本好萊塢專業的劇本醫生所撰寫的關於電影改編的書籍,內容觸及更多的是劇作開發的思路,非常具有價值。

Ch5 找出故事

一個良好的電影故事具有方向direction),以大多數場景促進行動,一路發展下去,直到劇情高潮(climax)。這些動態讓觀眾持續參與其中,期待看到接下來發生的事。
一個良好的電影故事也具有維度性dimensionality)。故事感動觀眾,同時也彰顯角色並發展主題。

故事是一連串的事件或事變,有開場、中場和結尾(三幕式結構)。

改編者有四重工作要做:辨識、評估故事線,且若有必要,則需添加或創造故事線。

許多故事是關於有待解決的問題或議題。找出故事線,包括提出問題,而這些問題要稍微不同於目標導向故事所問的問題。在讀過素材後,要問有待解決的問題是什麼(在問題解決時,即出現結局)、為了解決問題,角色做了什麼?(故事中場)、這個問題在何時變得顯而易見?(故事開場)

協助自己找出故事開頭。要問我的角色何時開始這項旅程?動機是什麼?是否有某些發生,迫使這個角色開始這項轉變?

如果角色深受喜歡,旅程故事可能非常讓人滿意,因為可以清楚看到角色如何發展,以及轉化如何發生。

找出敘事弧story arc)或戲劇弧dramatic arc)與故事主軸(story spine):例如羅斯想炸毀這艘船,在末尾,她確實做了這件事。一個敘事弧有動態方向,且可以開始形成一條故事線。
動態來自何處,可以看故事的結尾。

好的敘述弧有內含強烈的角色意向性intentionality):意向性就是這個角色想要什麼。有強烈慾望的角色通常會採取強大行動,滿足慾望。


找出故事的場景段落scene sequence):基於相同概念的一系列場景,具有清楚的開場、中場和結尾,且有一條漸趨升高的戲劇線。每一個場景都鋪有下一個場景都伏筆,都暗指下一場戲。一個場景段落必須夠長,用來創造一條漸趨升高的戲劇線,但同時也要夠短,才可以維持觀眾注意力。一般來說,場景段落通常占了劇本大約3-7頁。

A故事是一種可以賦予電影動態和方向的故事線,而支線(B故事)給予維度性(亦即:擴展幅員)。A故事線不一定占用電影大多數時間,卻需要貫穿劇本,通篇呈現出來。

評估一個作品是否容易改編:找到戲劇弧、場景段落和三幕式結構,即是良好指標。

Ch6 挑选角色

故事的讲述者,他们談論主要角色,但自己也是行動裡的重要參與者。例如《原野奇俠》、《飛躍杜鵑窩》。如此故事才容易被觀眾所接受。

一個角色可能符合多項功能,但如果有任何角色沒有符合至少其中一項,則須考慮裁減這個角色。如果有好幾個角色都具有同樣功能,可能就得合併這項角色。

  1. 說故事的功能:主角、對立角色、催化劑角色。催化劑角色所那些做出決定、增添資訊或與主角產生衝突的人。
  2. 協助彰顯主要角色:這功能是由愛的元素,亦稱所愛對象,和知己角色來實行,這些是必要的角色,可讓主要角色更有人際關係。這些角色也可以彰顯主要角色其他不為人知的一面。
  3. 談論、彰顯或體現主題
  4. 添加色彩與質地


戲劇張力的角色:與人產生衝突的人物。如果衝突只存在於一個人的內心,而非存在於兩人或多人之間,進行改編時就會產生問題,因為電影很難演出內心衝突。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梧桐樹後的老房子

上海 新華路   還沒來到上海之前聽說它是「東方巴黎」,卻對這個雅稱沒有概念,自己沒去過巴黎無從比較。在上海生活一年多,在這個城市巷弄內漫步,別有一番風情,路旁的梧桐樹、老洋房處處顯出上海的特色。不同於臺北,上海十分國際化,這乃是因為它曾是一個港口,過去又是西方列強的租界。上海的歷史感十分強烈,它與中國近代歷史息息相關,許多名人如蔣介石、毛澤東、鄧小平等、政治文化名人都聚集在上海灘,他們在上海改變中國的歷史。  上海 湖南路       我喜歡走在租界區的街道上,路旁的樹蔭透露出陽光,讓人很舒服,藏在圍牆內的老洋房很別緻,有時在開放的空間還可以走進去好好觀賞。門的造型、窗戶的裝飾、整體建築設計與人的生活結合的巧思,每每讓人驚艷。   我特別喜歡房子,可能是因為家裡作傢俱,從小又喜歡玩樂高積木,以及我喜歡擁有舒適的生活空間,因此對老洋房特別留意。隨著改革開放與上海的城市化,一些古老的建築也面臨拆除的面運,因此每當我看到眼前僅存的洋樓,都用欣賞古董的方式。    上海 武康路   我時常帶著相機,坐地鐵到上海大學圖書館站,從湖南路走到武康路、安福路一帶,一路上拍拍照,欣賞街景,走累了就到附近的咖啡店歇息,我很享受這種悠閒的漫步。每次經過歷史建築物時,我就會發揮「歷史學的想像」思考曾經發生在這裡的人和事,並用導演的手法把這些素材影像化,例如房子剛落成時是何等華麗、裡面住了誰、有多少愛恨情仇在這裡發生?當然我也希望作一些資料的蒐集與研究,做一次貼近史實的呈現,並能把這些故事留給後人,這是我的夢想。   上海 安福路     偶然間發現《梧桐樹後的老房子》(第二集),隨即愛不釋手,市面買不到,只好在舊書網站找,幸運的事買到一本未拆封的。這本書聚焦在徐匯區的「優良歷史建築」,包含私人洋房、公寓、政府機構。據說徐匯區是當時法租界最精華的地段,保護的也比較完整。本書是以個別建築物為單位,介紹它的建築風格、歷史、曾經的使用者、發生在裡面的趣聞等,搭配全景與特寫等照片。部分的建築物已經屬於私人使用,有些為公家單位,因此要一窺建築全貌,實屬不易,更顯得本書難能可貴。我想這是一本想要深度瞭解上海文化與建築美學不可或缺的小品。  

韓國導演/編劇:吳勝旭的創作分享

《無賴漢》(2015)電影海報。 吳勝旭電影作品:《八月照相館》(編劇)、《無賴漢》 在創作的過程當中,身為編劇與導演的他,還是要面臨說服大公司投資電影的事宜,許多故事甚至開發超過 15 年。而他的前幾部作品,都是先從確認了男主演才開始的。 他也從過去失敗的例子中,發現電影劇本最好從一位核心人物展開。 針對電影《無賴漢》的創作發想是,他在思考酒店裡的小姐(媽媽桑)人老珠黃後會如何。另外他也發現,黑幫裡的陽剛性的男子,在遇到這些具有江湖氣息的媽媽桑時,竟然會對這些女性產生些微的尊敬以及愧疚感。 在寫作《無賴漢》劇本時,他是先想到結尾,一個女人跑去跟男人擁抱,但事實上女人拿著一把刀捅在男人身上。 至於吳導演的劇本創作,十分重視田野調查,例如對生活的觀察、人物的採訪、文獻的調查等等,他曾為了寫關於黑幫的故事,而去擔任大哥旁的小弟一個月的時間,但他也提及這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如果有人學習他的做法需要很謹慎。另外,為獲得創作靈感,他常跟美術指導一同去勘景,實際到場景裡走位,去感受角色的感覺。他必須經過很仔細的蒐集資料後,才能寫本子。關於所收集到的各種資料要如何篩選,他認為有用的資料必須要與故事主題有關。 吳導演的劇本以細膩著稱,他舉《無賴漢》裡的兩場戲為例,他曾觀察到媽媽桑手臂上有香煙燙傷到疤痕,因此他會請訪問對方,這其中的緣由。其次是,他曾在全是男人的餐廳裡,看到一位穿著傳統韓服的酒店從業人員,在發送宣傳品,他認為這是很有故事性的。曾經投資方希望剪掉這場戲,但是導演還是堅持留下。導演認為這些細節,尤其是藏在人性陰影裡或內心深處的東西是非常迷人的。最後將這些細節寫進劇本裡,讓電影更加豐富。 吳導演說在寫劇本上,他曾向李滄東導演學習,尤其是他在特定場景裡,寫與人物之間的關係。例如,一位婦女在街上請求丈夫別離開,婦女追到連鞋子都跑掉了。 關於劇本創作上,他還是會在心中透過三幕劇的結構來寫,他也會透過很多好的橋段來豐富三幕劇的故事。甚至他也會對三幕劇結構進行創新,例如在第三幕後面,再加上一幕。他認為三幕結尾後,人物的情感才開始延展開來。 在人物刻畫上,他的風格是留有很多的想像空間,因為導演認為人性本來就是難以捉摸的,這是他對人的看法。 雖然《無賴漢》看似為一部警匪黑幫片,但他認為類型只是

藏在水鄉裡的中式庭園:小蓮莊

晚清首富劉鏞的私家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