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9月, 2018的文章

《蝦蟆的油:黑澤明尋找黑澤明》

作者:黑澤明 翻譯:陳寶蓮 出版:麥田出版, 2014 導演就像前線的司令。即使知道戰術,如果不能精通各個兵科、掌握各個部隊,也指揮不動。 要用人才,就必須自己培養人才。 ... 撿來的木片和板子,就只能製造垃圾箱。每次有新面孔候補時(助理導演),對其品行、資質等都調查清清楚楚。 任何企業,只要不栽培人才、不靠新血找回銳氣,就會產生老化現象而衰退,這是不證自明之理。 誰都可以批判。但能在批判之上具體顯示修訂的成果。 我在深入思考書本想說什麼、如何說出的同時,也把自己感動的地方和覺得重要的地方寫在筆記本裡。 山爺說,想要當導演,先要會寫劇本。我試著一天一頁為目標。 剪輯是電影裡面畫龍點睛的作業。是把生命灌注入拍好的影片中的作業。關於剪輯,我從山爺那裏學到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需要客觀看待自己工作的能力。 山爺常說:即使強把演員拽到導演想要的地方,也只能到達一半導演想要的地方。既然如此,不如往演員想要去的地方推,然後讓演員做比他們所想更多一倍的表演。 關於演員,山爺教我的事項有下述三點。 人都不了解自己,不能客觀看待自己的說話方式和動作。 下意識的動作中,可以看出他的意識甚於那個動作。 教導別人怎麼做才好同時,也要讓他理解為什麼那樣做。 很多劇本都有一、兩次讓人感到不行了、放棄吧的時候。但我從寫過無數劇本的經驗得知,這時候唯有耐心忍住,像達摩面壁般,總會有一條道路在眼前敞開。 小說和劇本是完全不同的東西,尤其是小說的自由心理描述。在劇本中,沒有旁白,描述時處處受限。 真正能娛樂觀眾的作品,是從快樂的工作中產生的。

《達文西密碼:電影珍藏版》

作者:阿奇瓦 高斯曼(編劇) 翻譯:宋瑛堂、黃文俊、林信安 拍好一部電影並沒有訣竅。假如真有所謂的竅門,我相信關鍵在於 “ 排演 ” 。我們所謂的排演並非由演員上場表演。沒錯,演員偶爾會站起來表演一番。但 “ 排演 ” 的作用多半是交流意見與心得。我們找演員來坐下,一坐就是六個鐘頭,有時候長達十個小時,連續討論幾天,大家全坐在一起,有時分成小組,探討場景的流程,聽聽演員唸台詞的效果,討論各場景的安排,隨性創作。到了晚上,或者連續討論幾天吿一段落時,我再修改劇本內容。接著再度集思廣益。

《我們這樣拍電影》

編著:蕭菊貞 出版:大塊文化, 2016 朱延平: 我覺得韓國片可怕的地方在於它介於兩者之間,有些電影是有話要說,且又顧慮到商業的環境。 全世界有一種行業不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那就是電影。 蔡明亮: 像美國大電影公司要來投資亞洲電影,投資大陸、台灣的電影,我其實不覺得是什麼不得了的事,就只是個商業行為,他們還是要賺錢,美國不敢真的投資台灣,他不過是要你拍一部台灣式的好萊塢電影。最後那個價值在哪裡?就是賺很多錢吧,如果電影不賣座,以後就不投資了,就這麼簡單。 侯孝賢: 基本上現在最大的問題,還是我們在電影裡面尋找電影,現在年輕人大部分是這樣,而不是在現實生活裡面去尋找電影的元素。 我最討厭蒙太奇,而且很討厭用這種所謂人的這種表情來決定一切。應該是情境、氛圍,還有人的個性才對。 帶演員基本上就是很簡單的道理,就是恢復正常。

杜琪峯的映像世界:深度訪談之游乃海

《杜琪峯的映像世界》 作者:吳晶 出版:天地圖書, 2010 深度訪談之游乃海, 2008 年 3 月 28 日 Q :你們的電影很重視故事? 游:我們很重要的就是要知道講甚麼,故事講甚麼,主題 ... 將想要講的東西講出來。講甚麼不重要,但要講出來,就像寫一篇文章,都先要知道寫什麼,否則會離題。就會失去方向。有的,一些東西不合適這部戲,可能是很好看的一場戲,但是擱在這裡卻不合適。必須要有一個 guideline ,要讓觀眾知道。所以要自己 hold 住自己想要的東西,不好一會跑到大西洋,一會跑到太平洋,不要亂。 Q :你和杜生(杜琪峯)、韋生(韋家輝)三個人一起合作時的工作方式又是怎樣的呢?誰貢獻的 idea 比較多呢? 游: idea 的大佬就一定是韋生,創作一定有個頭,沒有一個主導人永遠都談不合的。因為大家想法不同,對事件的看法不同,就一定要有一個頭。所以杜生、韋生一起時,韋生是創作的主導人,杜生就是拍攝時的主導人。 ... 杜生每日拍完的帶也都會拿給韋生看。韋生就會想可以有甚麼改善,或是看到某個演員某個地方發揮得好,就將這個演員的這個特性發揮多些。我們三人之間就是這樣一個互動。 杜琪峯與游乃海(左至右)。照片來源:https://www.hk01.com/

監製葉如芬分享拍片的經驗

< 關於拍片的經驗分享及對未來的影音產品建言 > 葉如芬 出版: 2004 年國際女性製片、發行、行銷論壇, 我自己會依導演的個性來判斷適合的工作人員與之一起工作 ... 經驗告訴我每次只要不經選擇,往往到頭來還是要製片收拾慘況,也常會發生導演生氣或是工作人員面對壓力失控 ... 場記到每日工作表,我是會非常要求,而且嚴謹以待,因為當日的拍片過程都是以那張紙來做依據。 後製通常是總預算裡的 25% 左右,預算分配上,後製盡量不要去動到,因為影片的畫面效果、聲音、配樂,都是重要的關鍵。

《命中注定我愛你》

作者:三立電視台 出版:台視文化, 2008 監製   陳玉珊: 讓觀眾有共鳴真的太重要了,但要這樣讓戲跟觀眾的生活更接近,讓他們感同深受而變得老少咸宜呢? 我們只能不斷思考 “ 觀眾想要什麼? ” ,然後想盡辦法走在前面,早一步給他們想要的。 好的演員真的可以讓劇本有乘以三倍的效果! 製作人 方孝仁: 製作每一齣戲劇一開始最困難的就是選角,《命中注定我愛你》的故事大綱一出來,我們就已經設定要找喬恩、小天以及陳楚河來飾演劇中的主要角色。 導演 陳銘章: 任何一齣戲剛開始的時候,演員和劇組、導演都需要一點磨合期。

《吳宇森電影講座》

主編:卓伯棠 出版: INK 印刻出版, 2006 演員我是非常重視的。我跟張徹的時候,學到的一點是,他非常愛他的演員 ... 他可以發掘演員的優點,再用一個方法隱藏他們的缺點 ... 這一點我是向他學的,對演員的尊重,還有怎麼樣把一個演員的優點表現出來,還要愛一個演員。 從剪輯裡面最容易學習到怎麼樣把自己的理念、自己的創意、自己心裡面想講的話透過剪輯去表現出來。還有透過剪輯怎樣把一個不好的演員剪成一個好的演員。 處理演員的時候,不管中外演員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所有的演員都是沒有安全感的。 你希望透過那個演員來幫你表達你心裡的意念,你很需要演員的幫助,那麼你就需要用一個朋友的態度來與他溝通,幫他心裡無罣礙的把當時他心裡的感受很放心的表達出來。我跟演員除了是好朋友的關係之外,我也願意聽聽他們的故事,聽聽他們的看法,喜歡的是什麼,討厭的是什麼,擔心的是什麼,我要一一地跟他們分擔、分享。想盡辦法讓他們很安心地演戲。 在好萊塢拍一個戲就不是那麼簡單。我一個戲的製作費 1800 萬美金,不是很多,但是光開會就開了 6 個月,後來我發現公司制度非常複雜。好萊塢就好像一個複雜的政治圈,一開會你不知道他們是什麼崗位,但每一個人都在發表意見 ... 好萊塢明星權力很大,稍微有名一點,就有劇本的最後決定權和選角的確定權,而不是導演決定的,還有最後的剪輯權等等。 好萊塢大部分人都非常缺乏安全感,他們必然會想盡辦法踐踏別人及維護自己,以贏得控制權。 好萊塢流行一句話:不論你的電影拍得多爛,只要你不超出預算,也會繼續有人請你拍電影。 我發現這個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東西,每一個人都有優缺點,生活上有如意的也有不如意的,只要達到 70% 、 80% 甚至 60% 就已經很滿意人。還有就是不要勉強別人,不要強求人家。 岑建勳(監製):電影的技巧很簡單,不難學會;反而電影中有沒有話說,才是關鍵。真正的電影( a film )應是有內容的;否則,拍得再好,也只不過是一部戲( a movie )而已。

《電影魔法師:陳博文的剪輯世界》

作者:游惠貞 出版:遠景, 2012 陳博文:當導演真的需要很強的應變能力。 膠片時代:影片正式剪輯之前,必須先把劇組送過來的毛片按鏡號順好,把每個鏡頭拆開,同場次的片子放在一起,這道程序叫作 “ 順片 ” 。 “ 套片 ” 就是把所有拍攝的原始底片照著剪好的拷貝套剪一次。 陳博文來看,輔導金沒有真正的輔導台灣電影的正常發展,反而造成電影人之間的摩擦,甚至相互攻擊,還有所謂藝術片與商業片的論爭,也在電影圈造成負面影響。 對劇組而言,省時間就是省錢,與其多花時間一再變換各種拍攝角度,劇組寧可多部攝影機同時從不同的角度拍攝,雖然這種拍法底片耗用驚人,但是節省下來的時間和製作費用就很可觀。 邊拍攝、邊粗剪,剪完之後再一起看、一起討論。這種工作方式的好處之一是,可以先發現問題並加以解決,不會到電影拍完之後才發現素材不足,或是服裝道具不連戲,甚至鏡頭穿幫等等狀況。 做粗剪時,戲整體情緒必須要保留比較大可以修改的彈性,往往為了修改一個鏡頭,後面所有的鏡頭便都得調整甚至重剪。比較理想的工作方式是,導演在電影尚未開拍前,先與剪接師討論劇本。一部電影好看與否,跟鏡頭的運用很有關係,跟場與場之間轉場鏡頭的設計也很有關係。 導演本身要有能力拍到所有必要的鏡頭,剪接師才能剪出好看的影片。 這聲音的元素包含了對白、音樂、效果聲、環境音等等,這些當然不是由剪接師直接處理,但是剪接師必須有豐富的音感,體會出特定劇情和場景裡是不是需要有什麼的聲音或音樂,如果需要的話,在剪接的時候就要預做考量。例如環境音,有時候演員已經演完了,但環境音具有牽引情緒的效果,剪接就要留一些情緒空間給錄音室去做環境音。 陳博文往往是獨力先剪完一版,再請導演來看,看完再做討論,然後修改,定稿以後就交給錄音室去做聲音。 專業的剪接師他必須從專業的角度去鑑賞演員的表演好不好,整部電影的節奏好不好,音樂下的好不好,故事講得清不清楚等等。現在剪接師最重要的工作是抓 “ 戲感 ” ,對戲的感覺要抓得準確,細部有瑕疵還可以靠電腦去修。剪接師就是要能夠依據經驗去看到觀眾可能會不了解的部分,去調整戲的細部結構,讓觀眾看到畫面就能夠理解劇情。 若是想從看電影中學到一些專業技巧,就要仔細去分析打光,攝影機擺放在什麼位置,又如何移動的?導演對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