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我每天只工作3小時:押井守的角色學》



作者:押井守
翻譯:謝承翰、高詹火山
出版:四川人民出版社,2018



別人沒問,自己就不要回答。人們對被問到對問題絕對不能說謊,但沒問到對問題也就沒有回答的義務。

在想辦法讓他人做事時,就需要給予其希望。因為如果不通過某種保證給予他人希望,對方就不可能按照自己的命令做事。如同拿破崙所說:唯有幻想能帶動他人。




在開會時各方都沒有底,這時候誰先出聲就能掌握局面。

因為不管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完全沒有風險。

唯有那些肯負起責任的人,才是在這件事情上真正有一決勝負過的人。

討論到電影《點石成金》:比利是將權力交給了主教練,但只是有限的權力。如此一來主教練就只能成為球隊總經理擺佈的傀儡。這讓我想到邵逸夫與鄒文懷直接的權力關係。

任命責任不甚明確的組織,不管是一家公司,還是一個國家,最後走向滅亡都是理所當然。

有時候也需要將完成電影視為終極目標。

如果不能搞明白各個方面的優先級,就沒辦法擔任一名稱職的導演。

中層管理人員最重要的技巧:讓下屬能將悶在心中的話講出來,對方就會感到神清氣爽,這樣就足夠了。

只要身為管理層,最為重要的就是能決定自己的優先級。擁有自身目標的人,就有可能成為一名領導者。

當上司命令下屬時,自己就需要負起責任。當下屬接受命令後,也可以要求上司負責。

淘汰,這是身居高位者的責任。講人情事故的人可無法勝任導演。

若要使喚心中沒有目標的人,只要將目標給予他們就行了。

鈴木敏夫身為製片人,他的心目中並沒有作品這個目標。對他來說,觀影人次才是具有絕對地位的目標,而作品好好則是放在第二順序。

身為中層管理人員,說我不喜歡命令人或強迫人,結果卻根本不給隊員其他選項。也就是說,他是在切斷隊員的後路後,才提出有所謂選擇的自由。

支配他人的訣竅就在於讓對方認為有選擇權。

如果沒有想要實現的目標做個明確的定義,就一定無法獲勝。我認為,當人們擁有兩個以上想要實現的目標的時候,就會無法獲勝。由於沒有自己的目標,因此當自己需要一決勝負時,絕對都無法獲勝。

所謂職人(編劇),或大多數技術人員,他們大多不看重所謂的上下關係,而只是看橫向關係。因此他們會看重夥伴、同業等同為職人等人們對自己的看法,這也是他們的價值關。

做自己喜歡的事,其實就是做自己不會感到厭倦的事。

電影要有對手(觀眾)才得以成立。拍電影的時候就是要以討哪些觀眾喜歡作為目標。

斯皮爾伯格認為一部電影要具備娛樂性的痛快感與社會派題材的感動這兩個輪子。讓兩個輪子同時旋轉。因此《拯救大兵瑞恩》米勒中尉因此犧牲了性命。

若在製作電影時,凡事皆按照現實邏輯,那麼就不會產生動作action)了。動作之所以能夠成立,乃是因為有某位電影中人在某處做出某個愚蠢的決斷。

關於《007》系列電影。間諜電影這個類型很難去符合時代需求。

押井守:作為導演個人的勝利條件就是留有拍攝下一部作品的權利。也就是永遠擁有下一個氣候的選擇。而且也得不停提出各種企劃,這種企劃是別人做不來,只有自己才能加以實現的企劃。

人生的主題:如何讓自己以及重要的人獲得幸福。


項目溝通:我們要向製片人展現出自己多方考慮後,只有這個選項可用的態度。其他選項則是所謂的幌子,要將五個,或者是六個選項攤在製片人面前,並一一說服製片人這些選項全都不能用,只有那個自己心有所屬的選項可用。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韓國導演/編劇:吳勝旭的創作分享

《無賴漢》(2015)電影海報。 吳勝旭電影作品:《八月照相館》(編劇)、《無賴漢》 在創作的過程當中,身為編劇與導演的他,還是要面臨說服大公司投資電影的事宜,許多故事甚至開發超過 15 年。而他的前幾部作品,都是先從確認了男主演才開始的。 他也從過去失敗的例子中,發現電影劇本最好從一位核心人物展開。 針對電影《無賴漢》的創作發想是,他在思考酒店裡的小姐(媽媽桑)人老珠黃後會如何。另外他也發現,黑幫裡的陽剛性的男子,在遇到這些具有江湖氣息的媽媽桑時,竟然會對這些女性產生些微的尊敬以及愧疚感。 在寫作《無賴漢》劇本時,他是先想到結尾,一個女人跑去跟男人擁抱,但事實上女人拿著一把刀捅在男人身上。 至於吳導演的劇本創作,十分重視田野調查,例如對生活的觀察、人物的採訪、文獻的調查等等,他曾為了寫關於黑幫的故事,而去擔任大哥旁的小弟一個月的時間,但他也提及這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如果有人學習他的做法需要很謹慎。另外,為獲得創作靈感,他常跟美術指導一同去勘景,實際到場景裡走位,去感受角色的感覺。他必須經過很仔細的蒐集資料後,才能寫本子。關於所收集到的各種資料要如何篩選,他認為有用的資料必須要與故事主題有關。 吳導演的劇本以細膩著稱,他舉《無賴漢》裡的兩場戲為例,他曾觀察到媽媽桑手臂上有香煙燙傷到疤痕,因此他會請訪問對方,這其中的緣由。其次是,他曾在全是男人的餐廳裡,看到一位穿著傳統韓服的酒店從業人員,在發送宣傳品,他認為這是很有故事性的。曾經投資方希望剪掉這場戲,但是導演還是堅持留下。導演認為這些細節,尤其是藏在人性陰影裡或內心深處的東西是非常迷人的。最後將這些細節寫進劇本裡,讓電影更加豐富。 吳導演說在寫劇本上,他曾向李滄東導演學習,尤其是他在特定場景裡,寫與人物之間的關係。例如,一位婦女在街上請求丈夫別離開,婦女追到連鞋子都跑掉了。 關於劇本創作上,他還是會在心中透過三幕劇的結構來寫,他也會透過很多好的橋段來豐富三幕劇的故事。甚至他也會對三幕劇結構進行創新,例如在第三幕後面,再加上一幕。他認為三幕結尾後,人物的情感才開始延展開來。 在人物刻畫上,他的風格是留有很多的想像空間,因為導演認為人性本來就是難以捉摸的,這是他對人的看法。 雖然《無賴漢》看似為一部警匪黑幫片,但他認為類型只是

藏在水鄉裡的中式庭園:小蓮莊

晚清首富劉鏞的私家花園

從《包青天》看台灣電視劇的演變

找到一篇多年前收集到的文章,為電視劇《包青天》之鍘美案編劇蔡文傑所寫,題目是“從《包青天》看台灣電視劇的演變”。這篇文章收錄在2005年10月10-12日在韓國舉辦的TV Drama Writers Conference of East Asia, 2nd Global Culture Industry Form里,活動邀請亞洲頂級編劇分享心得。 我在其中讀到兩點很有意義作分享。 蔡先生總結過往電視劇在中國社會的功能角色是“寓教於樂”。意思是將教育功能放在戲劇里面,戲好不好看無所謂,但教育功能不能沒有,歌功頌德不能沒有,而且必須謹守報喜不報憂的原則。而這對電視劇的功能定位卻傷害華文電視劇的娛樂性,雖然這是作者對當時台灣電視環境的感悟,但放在當前的中國大陸何嘗不是呢?另外,台灣創作者雖然不需要再面對官方的審查制度,但整體產業環境的蕭條與人才的流失,同樣對影視行業造成傷害。作為華語影視工作者的一員,我們也只能積極面對這些環境的挑戰,努力做出優秀的作品。 其次作者提出《包青天》成功的原因:給予編劇更多的創作自主權。他表示自己在《包青天》里爭取到相當的授權。“製作單位允許我在這部連續劇中可以自由發揮我的創作理念。這一個突破,這使得後來參與這部戲的編劇們在他們的創作領域中都能夠獲得相當的空間,得以自由的揮灑他們的編劇理念。”這也是我過去在從事製片人工作時會面對的問題,到底製片方、投資方對與劇本有多大的介入程度,這中間的平衡要如何拿捏?這可能要包含編劇對劇本的方向與創作信心是否足夠有關。總之製片人與編劇、導演的合作關係,永遠是一門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