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時間,愈用愈有價值


《時間,愈用愈有價值:以職場高效能打造平衡全人生》
Extreme Productivity: Boost Your Results, Redce Your Hours

作者:Robert C. Pozen

譯者:陳重亨

天下文化

 

    當我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旁邊的人笑我,怎麼還在看這種書?他說這種書通常沒什麼用。我當然不會把這種書當做是什麼秘笈或寶典,但是看到作者的經歷,不得不佩服他的才能,進而想了解他的「一招半式」。作者擔任過哈佛商學院的講師,知名資產管理董事長、投資公司副董事長,同時家庭生活也很美滿(書上是這樣寫的)。追求個人、事業、家庭的完美運作是很難得,許多人事業成功,家庭卻破碎;有人家庭和樂但自己卻有志難伸。生活的一切都需要管理,都需要平衡,有時甚至要捨棄,甚至勇敢說不。


The picture is from
 
    我喜歡這本書,因為他討論的層面很廣,從個人的能力培養,在企業組織內對領導的「向上」以及對部屬的「向下」管理;家庭生活的經營;個人職涯的規劃都有著墨。每個部分雖然篇幅不多,但短短幾語卻語重心長,值得細細玩味。很像是一個長輩把自己的生人管理準則跟晚輩分享。我覺得這些小觀念是十分有價值的。

 
    本書的第一部分,其實就是他做事情的中心思想,我覺得很值得學習。他的觀念就是從自己設定的最終結果與目標,來規劃自己執行的步驟。從最終的目標回頭檢視自己的執行步驟與計畫,需要多少時間與人力等等,如此才能在客觀的環境下執行方案,才是創造高效率的方式。目標可以細分成短期、中期、長期的目標,另外思考目標的角度,除了從個人之外,也要考量到組織與上司的目標。

   
    書中提到了一個例子很像過去的自己。在做研究時花大量時間拼命的找尋資料,看完一大堆資料才慢慢擬大綱,提出問題與初步的結論。他認為正確的作法是蒐集一些初步的資料後,就開始把假設訂立好與研判初步的結論,如果發現初步的文獻分析與最終的結論不符,需要即刻調整自己的假設與結論。換句話說,從初步的文獻分析中,推估出大致的結論。定期審視自己的研究方向,如此才能避開研究的盲點,減少時間與資源的浪費,尤其後者是最寶貴的資源。我覺得他的觀點給我很大的啟發。

 
    另外下向管理的環節則討論如何管理團隊。現在我就覺得這部份很實用,尤其是擅長獨自工作的人。管理團隊首要訂立目標,分層授權。這兩個觀點最重要的精神在於讓部屬參與,前者是讓部屬提出考核的標的,後者則是授權後讓部屬有全盤的決策自由。主管要盡量放手,並且容忍失誤。作者也提出與部屬溝通時必須要注意的細節,例如要謹慎的批評。在其他書中提過,要批評人一句,必須最好搭配五句讚美。作者指出:讚美要慷慨,批評要節制。他用「教訓」這兩個沈重的字來說明這個觀念。

 
     最後,向上管理也很重要,也就是如何與長官相處。我覺得這往往著重在為人處世的細節上,某些觀點,東西方的文化還是很接近的。要如何管理上司?首先要先觀察他是屬於哪一類型的領導。了解領導的做事風格與在意的事情,因人而異是管理的核心。此外,要對主管忠誠,避免越級報告,如需越級必須要先向主管請示。如果創下功績盡可能把喝采留給主管,主管往往也會提攜部屬。在遇到雙方衝突時,也要充分溝通,不要撕破臉。讀到這些讓我受益良多。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韓國導演/編劇:吳勝旭的創作分享

《無賴漢》(2015)電影海報。 吳勝旭電影作品:《八月照相館》(編劇)、《無賴漢》 在創作的過程當中,身為編劇與導演的他,還是要面臨說服大公司投資電影的事宜,許多故事甚至開發超過 15 年。而他的前幾部作品,都是先從確認了男主演才開始的。 他也從過去失敗的例子中,發現電影劇本最好從一位核心人物展開。 針對電影《無賴漢》的創作發想是,他在思考酒店裡的小姐(媽媽桑)人老珠黃後會如何。另外他也發現,黑幫裡的陽剛性的男子,在遇到這些具有江湖氣息的媽媽桑時,竟然會對這些女性產生些微的尊敬以及愧疚感。 在寫作《無賴漢》劇本時,他是先想到結尾,一個女人跑去跟男人擁抱,但事實上女人拿著一把刀捅在男人身上。 至於吳導演的劇本創作,十分重視田野調查,例如對生活的觀察、人物的採訪、文獻的調查等等,他曾為了寫關於黑幫的故事,而去擔任大哥旁的小弟一個月的時間,但他也提及這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如果有人學習他的做法需要很謹慎。另外,為獲得創作靈感,他常跟美術指導一同去勘景,實際到場景裡走位,去感受角色的感覺。他必須經過很仔細的蒐集資料後,才能寫本子。關於所收集到的各種資料要如何篩選,他認為有用的資料必須要與故事主題有關。 吳導演的劇本以細膩著稱,他舉《無賴漢》裡的兩場戲為例,他曾觀察到媽媽桑手臂上有香煙燙傷到疤痕,因此他會請訪問對方,這其中的緣由。其次是,他曾在全是男人的餐廳裡,看到一位穿著傳統韓服的酒店從業人員,在發送宣傳品,他認為這是很有故事性的。曾經投資方希望剪掉這場戲,但是導演還是堅持留下。導演認為這些細節,尤其是藏在人性陰影裡或內心深處的東西是非常迷人的。最後將這些細節寫進劇本裡,讓電影更加豐富。 吳導演說在寫劇本上,他曾向李滄東導演學習,尤其是他在特定場景裡,寫與人物之間的關係。例如,一位婦女在街上請求丈夫別離開,婦女追到連鞋子都跑掉了。 關於劇本創作上,他還是會在心中透過三幕劇的結構來寫,他也會透過很多好的橋段來豐富三幕劇的故事。甚至他也會對三幕劇結構進行創新,例如在第三幕後面,再加上一幕。他認為三幕結尾後,人物的情感才開始延展開來。 在人物刻畫上,他的風格是留有很多的想像空間,因為導演認為人性本來就是難以捉摸的,這是他對人的看法。 雖然《無賴漢》看似為一部警匪黑幫片,但他認為類型只是

藏在水鄉裡的中式庭園:小蓮莊

晚清首富劉鏞的私家花園

從《包青天》看台灣電視劇的演變

找到一篇多年前收集到的文章,為電視劇《包青天》之鍘美案編劇蔡文傑所寫,題目是“從《包青天》看台灣電視劇的演變”。這篇文章收錄在2005年10月10-12日在韓國舉辦的TV Drama Writers Conference of East Asia, 2nd Global Culture Industry Form里,活動邀請亞洲頂級編劇分享心得。 我在其中讀到兩點很有意義作分享。 蔡先生總結過往電視劇在中國社會的功能角色是“寓教於樂”。意思是將教育功能放在戲劇里面,戲好不好看無所謂,但教育功能不能沒有,歌功頌德不能沒有,而且必須謹守報喜不報憂的原則。而這對電視劇的功能定位卻傷害華文電視劇的娛樂性,雖然這是作者對當時台灣電視環境的感悟,但放在當前的中國大陸何嘗不是呢?另外,台灣創作者雖然不需要再面對官方的審查制度,但整體產業環境的蕭條與人才的流失,同樣對影視行業造成傷害。作為華語影視工作者的一員,我們也只能積極面對這些環境的挑戰,努力做出優秀的作品。 其次作者提出《包青天》成功的原因:給予編劇更多的創作自主權。他表示自己在《包青天》里爭取到相當的授權。“製作單位允許我在這部連續劇中可以自由發揮我的創作理念。這一個突破,這使得後來參與這部戲的編劇們在他們的創作領域中都能夠獲得相當的空間,得以自由的揮灑他們的編劇理念。”這也是我過去在從事製片人工作時會面對的問題,到底製片方、投資方對與劇本有多大的介入程度,這中間的平衡要如何拿捏?這可能要包含編劇對劇本的方向與創作信心是否足夠有關。總之製片人與編劇、導演的合作關係,永遠是一門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