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歐戲劇理論》
作者:Allardyce Nicoll
翻譯:徐士瑚
出版:中國戲劇出版社,1985
“戲劇”到底是什麼?這個劇本沒有戲劇性?又意味著什麼?如果悲劇會讓人感到悲傷為何我們還是喜歡看?難道只要情節都是苦大仇深,就可以寫出傑出的悲劇嗎?
帶著這樣的疑問,我們找到這本《西歐戲劇理論》。這本書討論了戲劇的歷史、類型,也談及戲劇如何會對觀眾產生影響作了深入的介紹。這些內容對於一部影視作品的開發提出很多可能性,對非戲劇專業人員,也提供了很清楚的解釋。
1. 嚴肅劇高貴的代表是“悲劇”,相對高度比較低的是“情節劇”。過去悲劇多寫崇高的人物,例如帝王將相與帝國毀滅。
2. 歡樂劇高貴的代表是“喜劇”,相對比較低級的是“鬧劇”。過往喜劇則多寫出身卑微的人,可以是社會的中層,城鄉的普通人。鬧劇是填滿低級幽默與過火戲謔。
3. 喜劇與悲劇之所以比鬧劇與情節劇高級,在於他們能給與給觀眾內在的感染力。
4. 悲劇與喜劇之間的區隔是什麼:每一種劇在觀眾心靈上所產生的效果,也就是留給觀眾什麼樣的印象。另一種區別是,刻畫人物過程中的洞察力和啓示力,或者,至少是某些表面事件更為深刻的東西,也就是內置的感染力。
5. 古代戲劇與近代戲劇的特徵是內在性(inwardness):通過更深刻的內在心理剖析(即心理狀態的,而並非限於展示客觀情境)的感染力;
6. 戲劇衝突:所有戲劇基本上都產生於衝突。衝突是一切戲劇的主要力量,外在衝突在戲劇中是最感染人的因素;內在衝突則給與喜劇與悲劇以莊嚴並使其特徵顯著。只有劇本把外在衝突與內在衝突結合在一起時,它才會在舞台上與文學領域中獲得成功。在悲劇中,總是有形力量之間的衝突,或精神力量的衝突,或兩者兼有之。喜劇的內在衝突不像悲劇的內在衝突那樣容易展開,而且很少為人發現。內在衝突不再是力量與力量之間的衝突,甚至於也不是心靈與心靈之間的衝突,而是情緒與情緒之間的衝突,思想與思想之間的衝突。
7. 悲劇的真正的、唯一的目的,就是要感動我們,並強烈地喚起我們每一個人的激情。為此目的,悲劇的主題本身必須是非常淒慘、非常沈痛…以致立刻喚起我們對某種情緒。悲劇的目的是要引起人的“憐憫與恐懼”。悲劇廣泛的主題中包含著各種情緒(憤怒、憎恨、徒勞感、不公正感)遠比催人淚下的感傷劇所提供的情緒更豐富、更深刻、也更強烈。偉大的劇作家一般都不把悲愴作為悲劇的主要動機而熱衷於描述它。在崇高的悲劇藝術中,總是少不了某種堅強的與莊嚴的東西。
8. 看悲劇的快感:在某個人物的身上顯示出崇高的品質,一種幾乎是英雄般的莊嚴氣概。例如看《哈姆雷特》,我們看到他生性忠厚,心靈善美的緣故。即使我們看到他遭受逆境的挫折,我們還是願意看下去的,因為我們知道他那高貴的品質與善美的心靈會戰勝邪惡與死亡。人物性格的高貴品質以作為一種悲劇的調劑,包含反面人物的刻畫。女主則寫成剛毅的,其品質要接近於男性的品質。另外,一出偉大悲劇所引起的莊嚴的憐憫中,有著一種真正的自我憐憫的暗示。劇作家為了激起我們的情緒而用想象力虛構出來的人物,就正是比擬我們自己,我們和劇中人物的命運休戚與共,合為一體。
9. 命運感作為悲劇的普遍性之一。莎士比亞經常在他的悲劇中以增強命運感來抵消機緣感,他使用的手法則是在人物之間寫進有關超自然的主題和天體對人民行動的影響。
10. 所有偉大的悲劇都是提出問題,而不提供解決的辦法。
11. 最普遍的與最明顯的喜劇成分之一,是個人或一種職業同整個社會的對抗。所有的笑都是社會性的,而且,基本上都是一個特定社會對某個人或某個特殊階級的任何離奇古怪的行為的譴責。在喜劇中,離奇古怪的人物或事件並不是滑稽可笑的;真正滑稽可笑的,乃是社會風氣、風俗習慣、專門職業和區分人類的各個階層與階級。
12. 喜劇有賴於人物之間的交互作用;而在交互作用中,沒有一個人物可以比別的人物重要到可以成為一個獨立的主要角色的。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