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請你跟我這樣做:洞悉業務員、廣告、政治人物的六大心理戰術》


Influence: Science and Practice

作者: Robert B. Cialdini

譯者:陳志銘、陳逸如

出版:培生集團


        我可是算這本書的作者Cialdini 博士的曾徒孫,之前在USC Annenberg修過一門說服傳播(Persuasion)的課程,而授課的老師就是Cialdini的學生。在課程當中,我們不是用這本書為教材,不過書中的許多案例,老師都曾提及,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韓戰戰俘營的洗腦案例。為什麼要研究說服?因為現代廣告、媒體、甚至政治,時常運用說服策略來行銷商品或公共議題。一般大眾生活在資訊充斥的社會,在做決定時,並不會用到所有的資訊,只會使用某個別具代表性的部份資訊,而這往往會造成錯誤決定的產生。在讀完這本書後,容我這樣說,說服策略說難聽一點就是「騙術」。我自己在美國買車時就遇到這樣的狀況,我早已跟業務員談好車子的價格,他願意給我網路上最低的報價,正當我開心要去取車時,業務員打電話給我說,很抱歉這部車由於出廠時,並未安裝某某基本配備,因此如果你要的話,就要在加一筆錢給我。我當場氣的要命,用很破的英文說「你騙了我,車我不要了。」後來讀到說服策略時,才發現當時業務員丟了許多Low-Balls給我,也就是很誘人的陷阱,這是運用說服的「約定一致原則」。(註1)我很慶幸,那時有勇氣向他說不。

說服策略讓我想到周星馳《情聖》的台詞─「我要讓全世界知道,什麼叫做騙術。」不過,作者也指出,還是可以將這些說服技巧用在正當的場合,例如鼓吹環保、公益等議題。不過,當遇到有心人士要運用這些技巧圖利時,就要勇於拆穿他們的陰謀!


1:如想要了解Low-Balls運作的情形,推薦你看《冰血暴》(Fargo)這部好電影,主角就是一位汽車業務經理,看他如何運用這個戰術。



Ch1 影響力:驚人的心理武器

l   相同的東西會依據之前經驗的感受,而讓我們產生相當不同的心理感覺。

例如:介紹產品售價的順序


Ch2 禮尚往來原則(The Rule of Reciprocation

l   吃人嘴軟、拿人手短;先給甜頭再敲竹槓

l   只要在請求我們之前略施小惠,就能大幅提高我們點頭的機率

l   人情壓力無法避免

l   任何人不等我們開口就主動幫忙,就會使我們產生一種人情債

l   面對已經對我們讓步的人,我們也有義務像後退一步

l   破解重點:在收受別人的好處時,對方的動機是否單純。



Ch3 約定一致原則(Consistency Principal

l   這是一種慾望,一旦我們做了某事,就希望能夠從一而終;如果給人出爾反爾、表裡不一的印象,很可能還被貼上負面標籤。

l   玩具廠商的心機:故意製造貨品短缺,以致於使消費者無法滿足對小朋友的承諾。

l   當人們做出承諾,不論是口頭還是白紙黑字,都能使他自動展現一致性的行為,以堅守先前的約定。

l   詐騙集團的心機:他們先以小比生意入手,為大宗的買賣鋪路。這些小交易的目的不在賺錢,而是一種約定(commitment)。進一步的購買意願,甚至大宗交易,均可依循此約定而水到渠成。

l   戰俘營的洗腦方式:讓戰俘以主動的、自願的、公開的、書寫的方式,發表「置入」的訊息或政治立場。

l   如果希望孩子真心地去做某事,千萬不要對他們過度利誘或採取威嚇;反而要讓孩子想信自己做的事是對的,自動自發、持之以恆下去。

l   直銷公司的業績設定:讓業務員將自己設定的目標寫在紙上,親手寫下,奇蹟就會出現。

l   公益宣傳策略:同意推動節約能源的居民,地方報紙會刊印芳名錄,表揚其節約能源、注重公共精神的國民風範。(其他成功因素有新自我形象、為國家省能源、瓦斯費減少、自尊提高)

l   努力達成的約定具有一定的力量。例如,兄弟會的入會儀式。經歷波折或痛苦才得到結果的人,會比輕鬆取得者更珍惜自己擁有的。



Ch4 社會保證原則

l   從眾行為。它的優點是讓我們可以放心面對生活中無數決策,省去每件事都要一探究竟、反覆推敲的麻煩。不過它也是一把雙面刃。

l   夜總會的心機:明明店裡還有許多空包廂,還安排許多人在店外製造出大排長龍的假象,作為顯示該店品質的社會保障。

l   「由於有95%的人都喜歡模仿別人,只有5%的人自行決定,所以大部分的人都是受到別人行動的影響而被說服,不是因為任何出於自我的證明。」

l   在狀況不明的當下,我們傾向先看一看在場其他人的反應,找點線索,研判眼前發生的事是否緊急。

l   都市人比較無情?擾嚷、人多、陌生,這三大都市環境特性,正好顯示危難者獲助機率偏低因素不謀而合。破解方式為,降低旁人對眼前狀況、還有自己責任的不確定。你需要什麼樣的幫助,盡可能明確地傳達出去。

l   如何說服小孩:找如同年齡的模範(Role Models



Ch5 好感原則 Liking

l   辯護律師主要任務是:讓陪審團喜歡他的委託人。

l   社會聯繫(Social Bond)催人購買的力量,比起個人對於產品本身的喜好還要強上兩倍。「簡單地說,找個自己喜歡的銷售員加上吸引人的價格,就一定能談妥一筆交易。」

l   提高喜愛度:年紀、宗教信仰、政治理念、吸菸習慣:另外讚美,我們仍比較會相信有點假的讚美,並且喜歡說那些話的人。

l   團隊合作:互相接觸導致的熟悉感可造成更大的好感,但如果接觸的過程不愉快,就會有反效果。

l   防禦技巧:我們發現自己喜歡那些製造好感的人過甚,已經超出正常範圍,就是要做出防衛動作的時候。例如重新思考,交易所帶來的好處,而不是交易員本身。



Ch6 權威心理原則

l   我們從呱呱墜地起就被訓練得認為服從權威是正確的,不服從是錯誤的。

l   權威的象徵:頭銜、衣著、配備(汽車)

l   防禦技巧:全然依附權威指示也不甚明智。只要想想專家可以從我們的依從中獲得什麼好處,就能提供自己一張安全網,避免過分而自動的影響力。



Ch7 以稀為貴原則

l   「數量有限」、「有效期限」策略:戲院老闆的「絕無僅有、限時上檔、旋即下片」。

    「我們的優惠只有這次有效,只要離開現場,優惠就沒了」。

l   我們經常用東西取得的難易度幫自己迅速而正確地判斷東西的品質;其次,一旦機會變少,我們喪失了選擇的自由,而我們恨失去原本擁有的自由。心理反抗促使我們更想得到某物,只會開始往這個東西上面貼金。

l   政治暴動來解釋人們面對選擇減少。在經歷一段長期進步的經濟與政治榮景之後,如果突然有短暫急促的經濟、政治下挫,我們就很可能伺機謀反。

l   競標:我們不只會因為某件東西量少而更想得到他,還會因為有人在和我們自己競爭這件東西而極度想得到他。

l   特賣會誘因:活動會特別廣告某些虧本出售的商品以吸引顧客。

l   防禦技巧:有時人們會因為情緒反應壓過大腦認知。不管什麼時候面對稀有的壓力,我們都要問自己想從這東西上面得到什麼。有時稀有性,並不等於東西的實用性。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梧桐樹後的老房子

上海 新華路   還沒來到上海之前聽說它是「東方巴黎」,卻對這個雅稱沒有概念,自己沒去過巴黎無從比較。在上海生活一年多,在這個城市巷弄內漫步,別有一番風情,路旁的梧桐樹、老洋房處處顯出上海的特色。不同於臺北,上海十分國際化,這乃是因為它曾是一個港口,過去又是西方列強的租界。上海的歷史感十分強烈,它與中國近代歷史息息相關,許多名人如蔣介石、毛澤東、鄧小平等、政治文化名人都聚集在上海灘,他們在上海改變中國的歷史。  上海 湖南路       我喜歡走在租界區的街道上,路旁的樹蔭透露出陽光,讓人很舒服,藏在圍牆內的老洋房很別緻,有時在開放的空間還可以走進去好好觀賞。門的造型、窗戶的裝飾、整體建築設計與人的生活結合的巧思,每每讓人驚艷。   我特別喜歡房子,可能是因為家裡作傢俱,從小又喜歡玩樂高積木,以及我喜歡擁有舒適的生活空間,因此對老洋房特別留意。隨著改革開放與上海的城市化,一些古老的建築也面臨拆除的面運,因此每當我看到眼前僅存的洋樓,都用欣賞古董的方式。    上海 武康路   我時常帶著相機,坐地鐵到上海大學圖書館站,從湖南路走到武康路、安福路一帶,一路上拍拍照,欣賞街景,走累了就到附近的咖啡店歇息,我很享受這種悠閒的漫步。每次經過歷史建築物時,我就會發揮「歷史學的想像」思考曾經發生在這裡的人和事,並用導演的手法把這些素材影像化,例如房子剛落成時是何等華麗、裡面住了誰、有多少愛恨情仇在這裡發生?當然我也希望作一些資料的蒐集與研究,做一次貼近史實的呈現,並能把這些故事留給後人,這是我的夢想。   上海 安福路     偶然間發現《梧桐樹後的老房子》(第二集),隨即愛不釋手,市面買不到,只好在舊書網站找,幸運的事買到一本未拆封的。這本書聚焦在徐匯區的「優良歷史建築」,包含私人洋房、公寓、政府機構。據說徐匯區是當時法租界最精華的地段,保護的也比較完整。本書是以個別建築物為單位,介紹它的建築風格、歷史、曾經的使用者、發生在裡面的趣聞等,搭配全景與特寫等照片。部分的建築物已經屬於私人使用,有些為公家單位,因此要一窺建築全貌,實屬不易,更顯得本書難能可貴。我想這是一本想要深度瞭解上海文化與建築美學不可或缺的小品。  

韓國導演/編劇:吳勝旭的創作分享

《無賴漢》(2015)電影海報。 吳勝旭電影作品:《八月照相館》(編劇)、《無賴漢》 在創作的過程當中,身為編劇與導演的他,還是要面臨說服大公司投資電影的事宜,許多故事甚至開發超過 15 年。而他的前幾部作品,都是先從確認了男主演才開始的。 他也從過去失敗的例子中,發現電影劇本最好從一位核心人物展開。 針對電影《無賴漢》的創作發想是,他在思考酒店裡的小姐(媽媽桑)人老珠黃後會如何。另外他也發現,黑幫裡的陽剛性的男子,在遇到這些具有江湖氣息的媽媽桑時,竟然會對這些女性產生些微的尊敬以及愧疚感。 在寫作《無賴漢》劇本時,他是先想到結尾,一個女人跑去跟男人擁抱,但事實上女人拿著一把刀捅在男人身上。 至於吳導演的劇本創作,十分重視田野調查,例如對生活的觀察、人物的採訪、文獻的調查等等,他曾為了寫關於黑幫的故事,而去擔任大哥旁的小弟一個月的時間,但他也提及這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如果有人學習他的做法需要很謹慎。另外,為獲得創作靈感,他常跟美術指導一同去勘景,實際到場景裡走位,去感受角色的感覺。他必須經過很仔細的蒐集資料後,才能寫本子。關於所收集到的各種資料要如何篩選,他認為有用的資料必須要與故事主題有關。 吳導演的劇本以細膩著稱,他舉《無賴漢》裡的兩場戲為例,他曾觀察到媽媽桑手臂上有香煙燙傷到疤痕,因此他會請訪問對方,這其中的緣由。其次是,他曾在全是男人的餐廳裡,看到一位穿著傳統韓服的酒店從業人員,在發送宣傳品,他認為這是很有故事性的。曾經投資方希望剪掉這場戲,但是導演還是堅持留下。導演認為這些細節,尤其是藏在人性陰影裡或內心深處的東西是非常迷人的。最後將這些細節寫進劇本裡,讓電影更加豐富。 吳導演說在寫劇本上,他曾向李滄東導演學習,尤其是他在特定場景裡,寫與人物之間的關係。例如,一位婦女在街上請求丈夫別離開,婦女追到連鞋子都跑掉了。 關於劇本創作上,他還是會在心中透過三幕劇的結構來寫,他也會透過很多好的橋段來豐富三幕劇的故事。甚至他也會對三幕劇結構進行創新,例如在第三幕後面,再加上一幕。他認為三幕結尾後,人物的情感才開始延展開來。 在人物刻畫上,他的風格是留有很多的想像空間,因為導演認為人性本來就是難以捉摸的,這是他對人的看法。 雖然《無賴漢》看似為一部警匪黑幫片,但他認為類型只是

藏在水鄉裡的中式庭園:小蓮莊

晚清首富劉鏞的私家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