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艇片是戰爭電影裏特點鮮明的次類型。潛艇片之所以會被稱爲類型,代表它有自己獨特的元素與敘事方式,例如典型的角色樣貌、場景、劇情。潛艇片不僅把戰場從陸地搬到冰冷的海洋,它的另一大特點是大部分的情節都發生在俗稱“鉄棺材”的潛艇裏、除此之外戰鬥場面,還包含潛艇對決戰艦、潛艇躲避飛機、潛艇對潛艇、潛艇與大自然之間的搏鬥。本集我們聚焦,從二戰常規動力到現代核動力爲背景的潛艇片,試圖分析這類型的元素,爲何潛艇片有一種獨特的魅力。
【文章最底有視頻版鏈接】
主角的刻畫
大部分的潛艇片的主角都聚焦在艦長、或是副艦長身上。他們是潛艇的最高指揮官,潛艇的核心與靈魂。尤其是在水下,無綫電靜默的匿蹤情況下,使得潛艇成爲一個獨立的戰鬥單位。這也使得艦長時常會有“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的情況。在這樣的環境下,艦長與副艦長都被刻畫成,堅毅、獨立、果決、不苟言笑的權威人物。觀衆也會看到他們在面對極端的情況下,所作的決定,例如究竟是戰備演習重要,還是保障船員的人身安全重要。每個選擇的背後,呈現出角色不同的價值體系。
至於艦長的副手,又是艦長的隱形監督者,以及未來的儲備艦長,副艦長的刻畫也不遑多讓,他們也時常作爲影片的主角之一,艦長與副艦長之間的競爭與合作,本身就充滿戲劇張力,這是潛艇片特定的戲劇衝突模式。使得潛艇在尚未碰到敵人前,就顯得劍拔弩張。早在1958年的電影《太平洋潛艇戰》(Run Silent Run Deep)裏,這類爭奪指揮權的情節就不斷上演。
在《赤色風暴》中,資深的好戰派白人艦長與哈佛畢業的年輕黑人副艦長,在未明確收到,是否發射核彈的命令情況下發生衝突,艦長認爲已有命令在手,另一份命令并没有收到,所以不需要考虑。而副艦長则认为核武器发射事关重大,必须在确定另外一份命 令的内容后,才能做决定。由于舰长要求强行将副舰长撤职,副舰长于是引用海军法相关章程反过来解除了舰长的职位。而這也埋下日後潛艇内部政變的因子。另外,一部以冷戰期間,蘇聯海軍為背景的電影《K-19》,艦長與副艦長針對潛艇内的演習與任務安排產生衝突,從外部空降調任的新艦長堅持要在極端的情況下進行戰備操演,而原定要升任艦長的副艦長則認爲應該按照合理的操演流程,照顧船員的人身安全,尤其艦艇幹部都是自己的子弟兵,使得兩人於公於私都產生了矛盾。由於現代核動力潛艇可以携帶戰略核威懾武器,艦長又實際掌控著這部戰爭機器,這也因此放大正副艦長對抗是的嚴重性,成功者有能力影響這個世界的和平與安全。這樣的政治對抗情節也容易對觀衆產生共鳴。
除了正副艦長外,其他的船員的描寫就顯得無足輕重,但是他們在情節上還是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潛艇除了面對外部的威脅外,最重要的是潛艦成員是否能同舟共濟,是否能團結來完成不可能任務,這往往能帶來强大的戲劇張力,因為這臺戰爭機器的安全與否,是靠著團隊之間的信任與合作,其中一個環節掉了鏈子,就會影響整船的安危。這也凸顯出潛艇士官兵命運共同體的同袍情誼。
反派的呈現
至於潛艇片的反派呢?他們有些根本不會以具體的形象出現,如敵方的潛艇、亦或者驅逐艦或飛機,他們通常都是以大遠景的鏡頭展現,至於操控他們的敵人,始終沒有露面。有時候大海本身也扮演一個反派出現,最常見到就是潛艇為躲避敵人的攻擊,而快速潛入海中,時常挑戰最深的潛水極限,在巨大的海水壓力下,造成設備的多處損壞,例如電影《向海底出擊》裏,潛艇 被深水炸彈與水壓輪番伺候,海水從潛艇内部四處湧入;在《K19》則是在極端的戰備操演下,船上的核子反應爐出現故障;《獵殺紅色十月》則是無聲噴水推進系統的故障等等。在危機的關頭,必須靠著全體船員的將士用命,甚至犧牲性命,來確保潛艇的安全,其中展現的同袍情特別顯得珍貴與高尚。而同袍的犧牲也時常預示著情節由危轉安,導致主角的成長。值得一提的是在《獵殺U571》有一位具體的反派,他就是的被俘虜的U艇艦長,在被控制的情況下,還是透過敲擊摩斯電碼,向友軍傳送情報,雖然他是故事的反派,但還是很敬佩這位軍人的愛國心。
不可能的任務
在潛艇片的情節上,除了一系列的戰備、演習與實戰外,終極目標都是要完成一個不可能的任務,而如何完成任務則是潛艇片最重要的特色。在《從海底出擊》已經殘破的快要報廢的U艇,需要潛入盟軍重兵把守的直布羅陀海峽,它最窄之處只有14.3公里。不得不提當時的U艇已經從過去的獵人,變成獵物了。另外一部電影《獵殺U571》美軍要突襲故障的U艇,以奪取德軍的英格瑪密碼機(Enigma),不料原先搭乘的潛艇被炸毀,美軍小隊只能使用那臺僅剩一枚魚雷的故障U艇,要如何將密碼機帶回基地呢?雖然要在短時間内,學操作德文界面的U艇有些不太現實,但故事情緒烘托到位,觀衆還是能帶入的。電影《獵殺紅色十月》則是船長要駕著,搭載蘇聯最新匿蹤科技的颱風級戰略核潛艇,去美國投誠,這是人類史上最大的潛艇,長約171公尺,船上有180位船員。期間,艦長除了要領導不知情的同袍外,還要祈求美方明白自己的動機,並擺脫蘇聯艦隊的追殺。但這些不可能的任務也就是電影的最高潮,觀衆就是要看,主角要如何解決這個難題。
票房成績
最後,在本集提及的電影裏,票房最佳的是1990年,由史恩康納萊主演的《獵殺紅色十月》,全球票房達到2億美金;其次是1995年由丹佐華盛頓與金哈克曼主演的的《赤色風暴》的1.5億美金;2000年由馬修麥康納主演的《獵殺U571》的1.2億美金;而2002年采用大明星哈里遜福特主演的《K19》票房慘淡,只獲得0.6億美金。最後《向海底出擊》是由西德出品,于1981年上映,屬於非典型好萊塢電影,因此不放在此次的評比,但它獲得的口碑是最高的IMDB評分達8.4。
潛艦因爲其特殊的武器屬性,使得潛艇片與其他的戰爭片不同,成爲一個特點鮮明的類型電影。潛艇的訓練、艦長的刻畫、同船一命的同袍情,彼此之間的合作與衝突、潛艦戰的過程,如極速下潛、躲避深水炸彈、聲納聲、艇身的毀損與修理、士兵的犧牲與傷亡等,皆成為潛艇戰爭片的一大特色。這些特色也成爲潛艇片不可或缺的敘事元素。作爲類型片,潛艇片的創作是在熟悉與創新之間尋求平衡,觀衆熟悉這些製作慣例,這是他們與編導之間一種心照不宣的共識。而優秀的潛艇片是首先滿足觀衆對類型元素的期待,其次才是在這些元素上做某種的創新,才能帶給觀衆驚喜。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