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從出版編輯的世界學到電影製片

《編輯人的世界》Edited by Gerald Gross
天下文化,1998年出版

最近閱讀這本書,發現其實出版業的編輯,其實與電影製片人的工作非常類似。他們一樣需要與作家合作,審讀他們的作品、給予反饋,並且在雙方的合作當中,創造出一個好的作品。我從這本主要談及出版編輯實務裡,發現到許多實用的製片方式跟大家分享。

  • 如何選書 by Richard Marek
每當作家問我編劇想找的究竟是什麼樣的書時,我的答案是:我想找的是我從未看過的東西。新觀念、新的表達方式、和因為驚奇而受到震撼都是能鼓舞人和閱讀大眾。

他對編輯提出忠告。第一個人品味與專業品味之間,有很大的差別。即使你休閒時不見的會閱讀通俗、比較比較商業化的書籍,身為編輯,你仍然必須學著了解這類書籍。第二,你應該編輯你了解的題材,要相信自己的直覺和熱情,而讀者終於會受到吸引,而且會掏出錢來買這本書。

選書編輯做決定時的首要考量是市場問題:這本書能不能賣出相當的數量,至少能夠收回成本(預先支付給作者的版稅),讓出版社有利可圖。

要檢驗小說的速度很簡單:讀完第一頁以後,會不會繼續往下讀?

  • 一種創造性的合作關係:企劃編輯 by Paul McCarthy
好的創意自然會激發出連串的聯想,編輯的過程也是一樣,假如目前小說的發展路線是正確的,那麼作者自然會文思泉湧,而不是老牛拖車般進度遲緩。

  • 理性建議的藝術:如何當個優秀的文稿編輯 by John K. Paine
編輯和作者之間建立和諧的關係,編輯在下註腳的時候,必須注意兩件事。第一,編輯應該不停的指出,他喜歡這部作品的那些地方。這點很重要,因為每個作者對批評很敏感,聽到負面的抨擊後,會把編輯當成一個傲慢自大的笨蛋。其次,所有的建議應該都要加上輔助用語,我寫給作者都建議都會充斥著像“似乎”、“你或許會想考慮”、“或許更好的做法是”這類的說詞。這樣一來,作者不會覺得壓迫感那麼大,因此會以慎重但開放的態度,評估我所提出的建議。

要告訴作者,為什麼他的作品修改後會更好,需要用到幾種不同的方式。從最廣泛的層次說起,結構上的大改動最好透過電話告知作者,或是利用共進午餐的時候當面和作者討論,讓作者有機會好好斟酌大幅度修改的方向。之後可以附上詳細的註腳,談一談具體問題出現在那一頁。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引爆趨勢:舉手之勞成大事

The Tipping Point by Malcolm Gladwell (2000) 齊思賢‧譯 《引爆趨勢:舉手之勞成大事》,時報出版 要在社會掀起一波流行風潮,必須有多人被說明,有志一同地從事某件事。 引爆趨勢的三大關鍵要素 1.           散播訊息的人   2.           訊息本身 3.           訊息活動的大環境 l    少數原則:散播訊息的人主要是少數的一批人,他們的角色為專家、連結者及推銷員。 市場專家就是資料銀行,他們提供資訊;連結者是社會黏膠,負責散布資訊;推銷員能說服大眾。 我們靠著專家為我們建立人脈,也依賴專家為我接觸新資訊。市場專家知道什麼並不重要,真正關鍵的是他如何傳遞這些情報。他們具有轉譯的能力,把高度專業的觀念及資訊,轉譯成普通人聽得懂的語言。人類最重要的傳播方式還是口耳相傳。非口語的暗示和口語的暗示一樣重要,甚至有過之無不及。 案例:吸菸潮,菸本身不酷,酷的是吸菸的人。吸菸潮的引爆點是憂鬱的情緒與尼古丁的含量。 l    定著因素:訊息的大規模擴散,其中訊息本身必須是值得傳遞的。此外,訊息本身必須留在消費者的腦海揮之不去。除非消費者記住生產者的訊息,否則他不會改變自己的行為,購買產品。溝通的關鍵是只要簡單改變表達的方式,重新調整訊息的結構,產生的衝擊就可能截然不同。 定著因素都是微不足道的細節。例如成功的疫苗推廣,不在於恐懼訴求而是提供受眾接種疫苗的位置與時間。《芝麻街》,只要抓住兒童的注意力,就能教育他們,說故事是兒童接受外來物最核心的方式。 直銷之難在於讓消費者駐足、閱讀,並且記住廣告,再採取行動、改變態度。直銷必須注重消費者的主動參與。 l    環境因素: 環境因素 ( 處境與背景 )...

宮崎駿的動畫電影創作法

本集我們將要揭曉,宮崎駿的故事創作⽅式與理念;動畫與真⼈電影的創作模式有什麼不同?宮崎駿創作的秘密到底是什麼呢? 剪輯:張强 策劃、製片:黃建翰

最佳的劇本創作模式!?電影藝匠:黑澤明的劇本術

黑澤明是如何開發故事的呢?劇本一向是一部電影的成敗之一,也是電影的靈魂,但也是最難突破的環節,有些劇本要寫個好幾年?如何高效創作出高品質的劇本,讓我們看執導出《七武士》、《羅生門》等電影的大師黑澤明是如何開發劇本的呢?他如何與其他優秀的編劇,如橋本忍、小國英雄等一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