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飛躍好萊塢: 邁克麥德沃(Mike Medavoy)的電影人生



《飛躍好萊塢: 邁克麥德沃(Mike Medavoy的電影人生》
You’re only as good as your next one: 100 great films, 100 good films, and 100 for which I should be shot
作者:Mike Medavoy & Josh Young
翻譯:于帆、王瓊
中信出版社,2010

電影製片人的工作到底是什麼?有人說製片人是第一個進入到項目,最後一個離開項目的人。他的工作可能包含一部電影從頭到尾的所有工作。本書作者Mike Medavoy把自己定位成電影管理人員與創意人員的結合體,從業經驗超過30年,參與許多經典影片的製作如《飛躍杜鵑窩》、《沉默的羔羊》、《紅色警戒》、《黑天鵝》等,他曾經擔任過Creative Management Agency經紀人、開發經理、製片人、Orion Pictures,TriStar主席等高級管理人員,從他擔任多元的工作角色,給我們一個全方位的電影開發視角,了解何謂製片人,這個既專業,又常被濫用的名稱。作者從電影業的特性、如何經營具有商業與藝術特性的電影公司、如何與創意人員合作開發項目、當項目開發完成后如何宣傳、推廣,給我們第一手實務工作的心路歷程分享。

關於作者:https://en.wikipedia.org/wiki/Mike_Medavoy

以下是書籍內的經典觀點。

                                   
電影業或許是這個世界上最沒有理性的行業了

電影是一門藝術,藝術是無法套用公式的嘗試通過任何科學原理來進行決策常會令你栽跟斗,因為藝術不是一門科學。

籌劃完成一部電影,就像看著香腸被生產出來一樣:完成品好極了,製作過程卻常常一團糟

好萊塢的金言:人際關係是這一行業的基石

沒簽下斯皮爾伯格,教會我傲慢自大是我在好萊塢打拼的致命原罪。

做經紀人時我對客戶的要求:要才華洋溢,還要對工作充滿激情。

每一部影片都是一個充滿希望與危險的新生事物,無論幾經變遷,想充分瞭解它,必須經過成年累月的奮鬥,而最終的結果則是一段或許令你改變終身的記憶。

達成交易最簡單也最迅速的方法是調動所有的人際關係

亞瑟的理論:沒有大家公司是因為分發利潤而倒閉的。

作為一名製片公司的行政人員,我必須處處謹慎以防成為好萊塢媒體的眾矢之的。

一位政客與運作一部電影之間又兩處驚人的相似:傳達資訊精煉簡短,而且永遠不要反駁你的觀眾。

電影業沒有不可能,凡事得自己爭取。

l  關於影視管理思维

一家電影公司的生命之血是找到富有娛樂性的故事,並用一種獨一無二的方式講述出來。

電影公司的本質在於公司經營者的人格

對一部電影的決定應該出於自己的敏感以及你對主創的信賴;決定來自你的勇氣和膽量,電影來自製作者的熱愛和激情。你只要開始工作,就必須先對產品充滿熱忱,再想著賺錢,而不是先想賺錢,再試著去對產品充滿熱忱。

管理一家製片公司最可行的方式就是做所有制片公司的供應商。

大製作公司就該在藝術家上投資,就該製作這樣生命力持久的作品

只要電影有業績,誰會管你花多少錢

大多數的電影都是沖著不賠太多錢去的,即便它們相對都是小成本,卻還是賠錢

通常續集電影,只能達到第一部三分之一的收益。

我不反對市場研究報告,但這東西太依賴過去發生的事情。你如果總是看著後視鏡,總在查找曾經有效的手段,總想弄清楚它為何有效,那你就無法掙脫現有的桎梏,製作出新的電影。

在電影製作前就去想它是否適宜市場運作,容易招致麻煩

電影總是通過異乎尋常的方式籌措資金,這後來會帶來很多麻煩。

好電影最終是會賺錢的。如果一部電影能夠讓我們與好萊塢創作者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幫我們鞏固與我們信任的電影工作者之間的關係,暫時損失一點錢對我們來說不成問題。

l  關於創作(開發)的經驗談
最好的作品總是出自最具原創性的創意

藝聯UA採取從劇本、導演、製片人、預算、主要演員班底五個基本條件考察一部電影能否批准的機制。

好劇本的評判標準:
  我願意繼續閱讀下去看看發生了什麼故事嗎?
  它能夠打動觀眾嗎?
  它的主題有意思嗎?
  它是否獨具匠心?

電影製作招兵買馬的情況:直接去找有才能的人

選擇具有獨創力的好導演,則需要製片公司主管克服自己先入為主的偏見

最好的方式對待創作者是將心比心對待他們,尊重他們的工作。要做到這一點的唯一辦法就是給他們一個在大團隊出力的機會,讓他們享受功勞,反省失敗。

執行製片人的主要品質:直覺與經驗。直覺是能夠習得的,而經驗只有靠循序漸進的累積。

你得有真正的明星來當領袖和焦點,這樣別人才會更進。但是沒有哪位明星能夠拯救一部壞電影

我發現有時與一名剛剛遭遇失敗的演員合作要更好一些,如果你發自內心認為這演員適合片中角色。

主流電影製作令我感到不悅的是我們必須要被迫改變劇情僅僅為了迎合觀眾的喜好從而獲得票房收入

觀眾依然青睞經典的模式

關於製片:保證交流的開放性,事情才能做的順利,問題亦可以通過理智的辦法解決。

在觀眾接受新鮮事物之前就強塞給他們一種新型電影,這是很危險的,但如果你速度太慢,做出來的東西是觀眾覺得他們已經看過的,你又會顯得特蠢。

不要對導演的作品進行拙劣修補。我認為一旦將權力下放給藝術家,就要包容他的所作所為。如果你非要強行參與創作過程,事實上你就會是一個多餘的人。

如果樣片看起來不錯,那麼完成片可能會很棒,但也有可能是一部失敗製作,但爛樣片就意味著爛電影。

l  關於電影營銷
公眾如果都不知道一部電影的存在,他們的自主選擇權也就毫無用武之地。

如何在電視上推銷電影,如果電影可以用一句話來總結,那麼就用一句話來宣傳。

為了在其他的電影中脫穎而出,你必須一遍又一遍播放電影預告片。廣告價格高的令人咋舌,不過這筆錢還是要花,因為這關乎自己估值的首週末票房成績。

每幅宣傳、每張劇照、每個預告片都要完美無瑕,要不沃倫就會要求重做,而且不計成本。要把劇場預告片和電視片反復剪輯,直到他們能渲染出準確的情緒。

預告片的技術:聲音大小很有講究:我們的預告片必須比其他預告片聽起來更響亮。而且預告片一開頭就得用一記猛錘來吸引觀眾的注意,哪怕他們只是在隨意流覽頻道也會想找把椅子坐下來看。每一預告片都以一個懸念或笑料收尾。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引爆趨勢:舉手之勞成大事

The Tipping Point by Malcolm Gladwell (2000) 齊思賢‧譯 《引爆趨勢:舉手之勞成大事》,時報出版 要在社會掀起一波流行風潮,必須有多人被說明,有志一同地從事某件事。 引爆趨勢的三大關鍵要素 1.           散播訊息的人   2.           訊息本身 3.           訊息活動的大環境 l    少數原則:散播訊息的人主要是少數的一批人,他們的角色為專家、連結者及推銷員。 市場專家就是資料銀行,他們提供資訊;連結者是社會黏膠,負責散布資訊;推銷員能說服大眾。 我們靠著專家為我們建立人脈,也依賴專家為我接觸新資訊。市場專家知道什麼並不重要,真正關鍵的是他如何傳遞這些情報。他們具有轉譯的能力,把高度專業的觀念及資訊,轉譯成普通人聽得懂的語言。人類最重要的傳播方式還是口耳相傳。非口語的暗示和口語的暗示一樣重要,甚至有過之無不及。 案例:吸菸潮,菸本身不酷,酷的是吸菸的人。吸菸潮的引爆點是憂鬱的情緒與尼古丁的含量。 l    定著因素:訊息的大規模擴散,其中訊息本身必須是值得傳遞的。此外,訊息本身必須留在消費者的腦海揮之不去。除非消費者記住生產者的訊息,否則他不會改變自己的行為,購買產品。溝通的關鍵是只要簡單改變表達的方式,重新調整訊息的結構,產生的衝擊就可能截然不同。 定著因素都是微不足道的細節。例如成功的疫苗推廣,不在於恐懼訴求而是提供受眾接種疫苗的位置與時間。《芝麻街》,只要抓住兒童的注意力,就能教育他們,說故事是兒童接受外來物最核心的方式。 直銷之難在於讓消費者駐足、閱讀,並且記住廣告,再採取行動、改變態度。直銷必須注重消費者的主動參與。 l    環境因素: 環境因素 ( 處境與背景 )...

宮崎駿的動畫電影創作法

本集我們將要揭曉,宮崎駿的故事創作⽅式與理念;動畫與真⼈電影的創作模式有什麼不同?宮崎駿創作的秘密到底是什麼呢? 剪輯:張强 策劃、製片:黃建翰

最佳的劇本創作模式!?電影藝匠:黑澤明的劇本術

黑澤明是如何開發故事的呢?劇本一向是一部電影的成敗之一,也是電影的靈魂,但也是最難突破的環節,有些劇本要寫個好幾年?如何高效創作出高品質的劇本,讓我們看執導出《七武士》、《羅生門》等電影的大師黑澤明是如何開發劇本的呢?他如何與其他優秀的編劇,如橋本忍、小國英雄等一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