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TED 演講:說故事比事實重要


         有人說在眾人面前演講比面對死亡可怕。有時一對一說話,就已經讓我感到很緊張了,不過工作中,我卻要說服客戶、長官、同事,這時溝通技巧就顯得很重要。這本《TED Talk十八分鐘的秘密》就是一本教人如何說發表一段口若懸河,精采絕倫的演講。作者分析過去TED講者成功的演說內容,歸納出許多重點與技巧,讓我們可以運用在自己的報告中,有效地傳播自己價值與觀念。我個人認為善用小故事與停頓,這兩點很重要,這是我之前從未注意到的,我想要訓練好自己的演說口才,就從與朋友的閒聊中開始練習吧。
 

The King's Speach
 
How to deliver a TED talk

TED Talk十八分鐘的秘密

作者:Jeremey Donovan

譯者:鄭煥昇


演說內容

l   必以精采故事穿針引線

l   需時刻謹記:笑等於好

表達風格

l   必須在臺上流露出好奇心與熱情

l   不可妄自尊大,應以弱點示人

 

挑選主題

l   建立以觀眾為中心的論述內容,裡面包含著一層層的故事事實。其中故事有比事實更重要。想要改變是出於感性的衝動,而不是理性的邏輯。

l   在構思演講內容的過程,你要不斷揣摩著聽者的質疑與心情,你要從聽者的角度不斷問自己:「所以呢?」、「你說的東西對我來說很重要嗎?」

l   故事能感動人,是因為分享個人的觀點,藉此我們溫習哪些議題為什麼重要,而我們又可以如何參與、付出。

l   許多題材都大同小異,重點是你個人的經驗與心路歷程,你怎麼跌倒,怎麼爬起來,怎麼達到目的地,這才是聽眾想聽的東西。

l   選題目最好的辦法是先挑出貫穿全場演講的訊息,再去搜索你的體驗庫,或用親身經驗提供演講中的感情深度。

l   聚焦在單一課題上,這樣才有標準去篩選內容,才有辦法去蕪存菁,從頭到尾不離題。

l   歸屬感、自身利益、自我實現、希望與夢想,從這四大人性需求出發以求取共鳴。

 

屬於你的「那句話」

l   頂尖企業與人物,會先與人分享「為什麼」,然後才說「如何做」,最後才說出「做什麼」

l   一字記之「短」:想把訊息精鍊為一個點、一句話、一個基礎、一個響亮的說法,深植在觀眾心中。

l   當口號分成兩部分時,兩部分一定要呈現出對比,而後半部要採正面表述。

l   笑話要好笑,笑點要留到最後當成「大絕」來放。

l   演講過程至少要重複口號三次

 

介紹自己

l   跟觀眾的切身利益有關、跟講題內容有關、把神話講者成分降到最低。

l   事先與司儀練習,確認長度與內容沒有問題

l   搞笑介紹留給風趣的講者與講題

 

開場

l   最適合的開場,莫過於自己的小故事。故事必須要是自己的經歷或觀察,裡面的大人物最好是別人而不是自己。

l   開場故事必須要說的感性,感人,對話豐富,細節要多到讓觀眾也感受到身歷其境。有多少時間就說多少話,給多少細節。

l   第二種開場是「驚人之語」,這通常是靠驚人的數據。

l   第三種開場是問題問得好、問得有力量

l   擅用「你」在演講裡,這會讓聽者自省,將一個好問題變成超屌的問題。

l   開場最重要的任務是要在不知不覺中讓觀眾覺得你的演講值得一聽

l   擅用「三」,把演講內容歸納成三種法寶、三種方法、三種思維等等,方便聽眾吸收。這於三項的內容,請不要立刻說出,因為尋寶是觀眾的樂趣,不要剝奪觀眾的樂趣。

 

轉入正題

l   演講要有結構「成案/辦案/結案」、「前因後果」與「理念闡述」。

l   演講中的每一個段落,你都要提出問題,讓觀眾內心裡反思自己的生活。

l   理性的事實要搭配感性的故事

 

做結論

l   最常見的方式為把說過的小故事(感人)、統計數據(驚人)或問題(用來激人),拿出來再複習一次,算是前後呼應。

l   另一種結尾的作法是再說一則別的故事來帶給人希望,例如有人運用你的建議方法,而效果非常的好。

l   用「為何」去強化演講主題的力道

 

故事怎麼說

l   邀請觀眾進入你的故事,讓他們親身感受角色的心路歷程與掙紮。包含角色的外型、姿態、說話語調與口氣、個性好惡。

l   結尾:用誇的比用罵的有效,可說你自身的感受,好的感受能增添演講整體深度。

l   故事就是故事,不用刻意客觀,精采的故事往往都很主觀。必須在故事中展現出自己的情緒與個性,而要這個做就不可能畏畏縮縮隱藏自己。

口條

l   TED講者營造一種一對一跟人聊天的感覺: 熱情, 誠摯,謙遜。

l   句子應該短而完整,用語要日常,咬字要清晰,術語要避免。

l   一般人演講與說話都有的問題是贅字太多。贅字讓觀眾覺得演講不確定、不專業、甚至不夠成熟穩重。

l   解決之道為「說一下、停一下」,用暫停來取代廢話。

l   演講其他細節也很重要,包含眼睛看的、耳朵聽到的、鼻子聞到的都可以納入演講的內容。

l   調整音量與速度來增加聲音的變化

l   擅用神奇字眼「你」

幽默感

l   幽默始於爆點,爆點總是出現在最後

l   幽默感最好穿插在故事裡

l   用對話包裝笑話

l   自我解嘲、小事化大、挑戰權威(聽者感受到一些優越感),都是幽默的最佳調味料

肢體表達

l   自然手勢的動作範圍要落在腰部以上,頸部以下。

l   眼神接觸每人一次35秒;大場面以一區塊為單位,每區塊約三分鐘

擅用投影片與道具

l   投影片的要點不要超過七則,每則以七個字為限

l   一張好的投影片只談一個訊息

l   字型:中性帶有權威的Helvetica,或是同屬一家族的ArielHelvetica負責標題而Times New Roman處理文案算是挺常見的。

l   背景可以選擇冷色系的藍色、綠色或銀色,中性顏色黑色與白色也很適合;前景色可多用暖色系的紅色、黃色與橘色。

l   呈現資料時,記得用紮實的素色,才不會因為顏色而忽略文字

l   九宮格可幫助判斷投影片上的目光焦點,將投影片以三乘三劃分成九個大小一樣的格子,用以支配文字與圖像的位置。要思考同一張圖或文字為何跨兩格以上

克服上臺的恐懼

l   至少排練三次

l   不要逐字背稿(開場可以)或念稿

l   演講本是表演,你一定要提早抵達會場,才有時間融入現場環境。麥克風要測試、投影片要跑過一遍

l   別忘了台下都在為你加油,大家都希望你能講好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引爆趨勢:舉手之勞成大事

The Tipping Point by Malcolm Gladwell (2000) 齊思賢‧譯 《引爆趨勢:舉手之勞成大事》,時報出版 要在社會掀起一波流行風潮,必須有多人被說明,有志一同地從事某件事。 引爆趨勢的三大關鍵要素 1.           散播訊息的人   2.           訊息本身 3.           訊息活動的大環境 l    少數原則:散播訊息的人主要是少數的一批人,他們的角色為專家、連結者及推銷員。 市場專家就是資料銀行,他們提供資訊;連結者是社會黏膠,負責散布資訊;推銷員能說服大眾。 我們靠著專家為我們建立人脈,也依賴專家為我接觸新資訊。市場專家知道什麼並不重要,真正關鍵的是他如何傳遞這些情報。他們具有轉譯的能力,把高度專業的觀念及資訊,轉譯成普通人聽得懂的語言。人類最重要的傳播方式還是口耳相傳。非口語的暗示和口語的暗示一樣重要,甚至有過之無不及。 案例:吸菸潮,菸本身不酷,酷的是吸菸的人。吸菸潮的引爆點是憂鬱的情緒與尼古丁的含量。 l    定著因素:訊息的大規模擴散,其中訊息本身必須是值得傳遞的。此外,訊息本身必須留在消費者的腦海揮之不去。除非消費者記住生產者的訊息,否則他不會改變自己的行為,購買產品。溝通的關鍵是只要簡單改變表達的方式,重新調整訊息的結構,產生的衝擊就可能截然不同。 定著因素都是微不足道的細節。例如成功的疫苗推廣,不在於恐懼訴求而是提供受眾接種疫苗的位置與時間。《芝麻街》,只要抓住兒童的注意力,就能教育他們,說故事是兒童接受外來物最核心的方式。 直銷之難在於讓消費者駐足、閱讀,並且記住廣告,再採取行動、改變態度。直銷必須注重消費者的主動參與。 l    環境因素: 環境因素 ( 處境與背景 )...

宮崎駿的動畫電影創作法

本集我們將要揭曉,宮崎駿的故事創作⽅式與理念;動畫與真⼈電影的創作模式有什麼不同?宮崎駿創作的秘密到底是什麼呢? 剪輯:張强 策劃、製片:黃建翰

最佳的劇本創作模式!?電影藝匠:黑澤明的劇本術

黑澤明是如何開發故事的呢?劇本一向是一部電影的成敗之一,也是電影的靈魂,但也是最難突破的環節,有些劇本要寫個好幾年?如何高效創作出高品質的劇本,讓我們看執導出《七武士》、《羅生門》等電影的大師黑澤明是如何開發劇本的呢?他如何與其他優秀的編劇,如橋本忍、小國英雄等一同合作?